参观博物馆、访知名学府、同上一堂课……5月11日至15日,一场以“同播石榴籽 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手拉手”交流活动在北京开展。本次活动由甘肃省民委、省教育厅指导,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组织实施,得到了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大力支持。
来自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地震灾区的35名各族高一年级学生,在北京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结交了朋友,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大家直呼“过瘾”,留下一个个难忘瞬间。
参观博物馆,体悟红色文化
5月12日下午,积石山县的师生来到交流活动的第一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师生们仿佛走进昔日战火纷飞的岁月,一张张残损的黑白照片和一封封斑驳的书信,再现抗日英雄们浴血奋战的顽强和悲壮。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北京,第一次实地学习课本里的抗日战争历史。”来自大河家中学的马玉兰说,最令她动容的,是南京大屠杀的惨状。“以前我所了解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现在看到纪念馆里的展陈,又震惊又难过。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岁月,但我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回来的。”
马玉兰来自积石山地震受灾最为严重的大河家镇,懂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深刻含义。“地震发生后不久,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人员相继赶至现场。现在我家的房子也修缮好了,生活走入正轨,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马玉兰用手机翻拍珍贵的历史画面,用纸笔写下所思所想。
博物馆是一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中国自行研制的坦克、大炮等军事装备,令积石山学子们大开眼界。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展品背后的故事更令人感慨。“我在电视里、报纸上了解过很多卫国戍边英雄的事迹,但亲眼看到这几个字,我还是红了眼眶。”积石中学学生张平说。
张平有着从军报国的梦想,常常看军旅片。“参观结束之后,我更加深刻感到,只有强大的国防才能保卫我们的国家,我要为实现梦想更加努力。”
沿着红毯铺就的参观路线,一个个拼搏奋进的军人形象,激励着积石山学子大踏步前进。
同上一堂课,感受友爱之美
跟随视频了解“何以中国”展览,通过“我为文物代言”品鉴文物特色,制作国风文创产品……5月13日,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教室里,北京、甘肃积石山两地学子同上一堂课,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
“‘中国’二字从哪里来?中国又是如何在漫长岁月里,逐渐成为一个纵贯数千年历史、横跨数万里山河的宏伟国度,并创造出气势磅礴、包罗万象、张弛有度、生机勃勃的中华文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教师于洺,从“人头形器口彩陶瓶”“商鞅方升”“鹿王本生图”三件文物出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积石山县民族中学学生马进梅所在的小组抽到了文物“商鞅方升”。“我知道商鞅,但没了解过商鞅方升,再加上有些紧张,所以一开始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马进梅说,坐在她右边的清华附属中学学生吕玥瑶,看她低着头不说话,就握着她的手鼓励她发言。就这样,马进梅也大胆交流起来。
“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商鞅方升与秦朝统一度量衡有密切的联系。”“商鞅方升记录了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的历史信息,有着大一统的深刻含义。”……小组成员你一言、我一语,展开头脑风暴。在随后的展示环节,马进梅与吕玥瑶携手走上讲台,代表小组分享了讨论成果。
“这堂课对我有着特殊的意义,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马进梅说,她与吕玥瑶互留了联系方式,分享了各自的学习生活。临别前,二人互赠亲手制作的国风文创产品,约定在积石山再相见。
“同上一堂课活动,不仅学习了知识,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更引导各族学生相互尊重、关爱、交流和学习,孩子们心中团结友爱的种子已经开出美丽的花朵。”带队教师、积石山县民族中学教师马玉华说,课堂之外的游览清华园、与清华学子切磋篮球等活动,进一步拉近了各族学生的距离。
走进体验馆,绘就同心圆
北京之旅的最后一站,是位于西单的蒙藏学校旧址暨全国首个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5月15日,积石山学子们来到这里,深入了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从“中华一脉 同心筑梦——中国共产党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主题展”到“蒙藏学校旧址专题展”,再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上新的闽宁体验项目,学生们认真参观、仔细聆听,时而询问历史细节、时而拍照留念。
来自积石中学的马成龙,对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给毛泽东主席的献词十分感兴趣。“这份献词是1951年献给毛主席的,时隔73年仍然保存完好,这说明我们国家对民族团结的珍视。”马成龙说。
“我了解到许多以前不知道的民族英雄,受益匪浅。”参观时,中国革命先驱之一马骏的故事,让来自积石山县民族中学的任光兰深受感动。“马骏前辈牺牲时年仅33岁,在为他惋惜的同时,我更佩服他忠于理想、坚持信念的精神。”
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体验区,洁白如玉的德化瓷、华丽的簪花围、福建提线木偶戏等,吸引着大家驻足。非遗文化在这里可观、可感、可体验。
“看到用德化白瓷制作的文成公主像,感觉特别惊艳。”积石山县民族中学学生李俊萍说,工匠高超的制瓷技艺和一脉相承的工匠精神,让她感受到来自东南沿海的非遗魅力。
体验馆参观结束后,“手拉手”交流活动也落下帷幕,但两地的友谊在延续。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副会长苏小林介绍,本次交流活动期间,达成了定期在寒暑假由清华大学选派优秀青年骨干赴甘肃开展社会实践和助学活动的意向。
“积石山的各族青少年特别珍惜这次交流。活动促成了两地学子成为朋友,切实增强了‘五个认同’,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在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甘肃省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宋树红说。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