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将非遗拓片课堂搬进博物馆:在一“擦”一“扑”中触摸历史脉搏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吴丹 罗富元 发布日期:2024-06-0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拓片是什么吗?有没有听说过它的起源故事呢?”5月26日,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内,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拓片课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参与。

  “拓片是以湿纸紧覆在碑碣或金石文物上,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拷贝出来的一种方法。拓片的制作大致分为清洗石碑、刷浆、上纸、浸湿、捶碑、上墨、起纸、晾干几个步骤。”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西兰卡普”讲解志愿服务队策划组负责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22级本科生王予珂介绍道。

  “墨拓流芳”非遗拓片制作活动是2024年度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提能项目”活动之一,也是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的特色科普项目。活动主要面向8至15岁的中小学生,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由2021年入选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的“西兰卡普”讲解志愿服务队员负责课堂讲解、指导,打造互动参与式教学课堂。

  宣纸、棕刷、鬃刷、拓板等工具一应俱全。王予珂手持拓包,边演示边讲解拓片需注意的细节:“敲打时力量均匀,不轻不重,每个字凹入,字迹清晰显现即可。每一步都要沉住气,这样才能制作出一幅精美的拓片作品。”

  讲解结束后,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开始制作拓片。“这些石碑上的图案都好漂亮呀!”“我想拓那个带有蝴蝶图案的石碑。”小朋友们小心翼翼地按照步骤操作,志愿者们在一旁细心指导,及时解答孩子们的疑问。

  当一张张拓片作品完成时,小朋友们纷纷展示起来,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我亲手制作了两张拓片,非常开心!”参与体验的小朋友李潮阳笑着说。

  让“西兰卡普”讲解志愿服务队团队指导教师蓝李丹感动的是,每场活动孩子们纷纷争着拓印,把亲手拓制的“文物”带回家。“我们希望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公众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蓝李丹说。

  近年来,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利用国际博物馆日、全国科普日、节假日等契机,组织特色馆藏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巡展,开展了“扎染之旅:探秘历史与技艺”等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普教育公益活动,充分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作用,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