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志做“铸牢”的笃信者、践行人、传播员——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六一”赴内蒙古、北京实践营活动侧记丨新时代“三交故事”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郑涵月 发布日期:2024-06-0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我爱我的祖国,祝祖国繁荣昌盛!”“我为我是中华儿女而感到骄傲!”……“六一”儿童节这天清晨,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6个民族100名少先队员齐聚天安门广场,共同迎来第一缕曙光,见证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庄严时刻,齐声高唱国歌。在升旗仪式完毕后,他们纷纷与国旗“同框”,向祖国“表白”。

  这100名少先队员,是参加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民委、全国少工委主办的“红领巾爱祖国 石榴籽一家亲”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六一”赴内蒙古、北京实践营(以下简称“实践营”)活动的营员。

  “同心共画 共创未来”、“石榴籽祖国行”主题队日、“红领巾爱祖国——我心中的五星红旗”国旗传递、发布少先队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倡议……5月27日至6月1日,近一周的时间里,营员们在知识学习、实践体验、分享交流中感悟“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立志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笃信者、践行人、传播员。

  在同上一堂课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夏日京城,阳光正好。5月31日上午,一场以“牢记习爷爷嘱托 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为主题的一年级新队员入队仪式,在海淀区民族小学举行,高年级的少先队员为新入队的400多位小学生系红领巾。

  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学校主题队日活动,亲手给刚入队的同学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勉励少先队员们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5月31日,在海淀区民族小学,各族少年儿童同上少先队活动课。

  “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10年后,誓言依旧铿锵。实践营的营员们作为特殊的“小客人”,也参与到活动中,给新队员系上红领巾。大家共同宣誓,要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

  “这一刻我感觉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了。”来自内蒙古呼伦贝尔的营员鄂森门德说。

  与入队仪式同时进行的,是主题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少先队活动课。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课上,海淀区民族小学六(10)中队与营员们手拉手唱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编创的歌曲,还通过表演情景剧、交流讨论等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6字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来自天津的营员沈嘉萱在“心中的榜样”环节积极发言:“杨利伟叔叔乘坐神舟五号一飞冲天,圆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我敬佩他为国家航天事业努力奋斗的精神。”

  就在前一天,营员们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参加了“红领巾爱祖国——我心中的五星红旗”国旗传递首场活动暨首场升国旗仪式。曾遨游太空的五星红旗,在孩子们的注视下冉冉升起。杨利伟代表航天员英雄群体鼓励少先队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争做航天事业接班人,航天员桂海潮与少先队员进行了交流。

  “我在北京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六一’。”来自新疆喀什的营员阿依迪娜尔·艾尼江说,通过这次活动,她开阔了眼界,还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各个民族的小伙伴。“大家手拉手唱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团结精神。”她说。

  在参观中感悟中华民族悠久历史

  一部部文物古籍,勾勒出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长卷。5月31日下午,营员们来到北京民族文化宫,正在展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引起了营员们的极大兴趣。

  在“大交融”展厅的一面面铜鼓前,来自云南德宏州的营员杨富杰驻足许久。“我非常喜欢历史知识,鼓面上的太阳纹、十二生肖等是我们中华文化符号,讲解员阿姨说铜鼓还有‘同心共振’的寓意,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少了谁都不行。”杨富杰说。

  5月31日,营员们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时,体验展厅内的“同心共振”铜鼓装置。

  参观当天,恰逢习近平总书记给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之江小学的学生们回信。这让来自四川的张艺轩十分激动:“我很开心也很自豪,我要听习爷爷的话,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爱党爱国的好少年,我还要守护和传承好我们的中华文化。”

  营员们还向民族文化宫赠送礼物,在这里聆听故事。

  他们带来了他们亲手绘制的礼物——一幅长5.6米、宽3米的中国地图绘画。画上各地红色地标、文化地标、建筑地标等代表了营员们家乡的特色。

  “我画了一些表演者,还有蒙古包。”来自内蒙古乌兰察布的营员孔灏说,这幅画是56个民族的伙伴一起完成的,有着珍贵意义,每个小伙伴都是一颗石榴籽,我们是一家人,要紧紧抱在一起。

  “通过手绘地图的形式,引导孩子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还可以让他们有一个更直观的印象,就是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大家庭,中华文化丰富而灿烂。”来自湖北恩施的辅导员辛翠平说。

  在“民族团结一家亲”分享环节,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巴图吉日格勒介绍了东风航天城的发展历史及“军民一家亲”的情谊,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宣讲“青骑兵”于丹讲述了“齐心协力建包钢”的历史佳话,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奖先进个人艾佳分享了参与民族地区对口支援的经历和感受。营员们认真聆听,收获满满。

  这次实践营活动中,大家还在昭君博物院了解和亲文化和民族团结历史,在首都博物馆感受北京中轴线文化,在莫尼山非遗小镇参观蒙古族皮艺非遗博物馆并体验制作皮艺挂件……营员们在“行走的课堂中”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读懂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深刻含义。

  在“社会大课堂”中体会中华民族一家亲

  中阮弹奏音韵柔和,口风琴演奏曲调欢快,快板将快乐气氛拉满,武术表演赢得阵阵掌声,朗诵《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声情并茂……“六一”当天举行的闭营仪式上,节目精彩纷呈、创意十足,实践营在欢笑和掌声中落下帷幕,小伙伴们合影留念,依依惜别。

  “感恩这次旅程,让我交到了许多知心朋友。”来自重庆市的王熙雯在闭营仪式上分享了体会。活动期间,她和营员李涵语、万抒语成为好朋友,还与来自吉林长春的陈怡廷互换结对交友卡,约定未来要在彼此的家乡再见,“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每当我看到卡上的内容,都会想起在活动中认识的朋友,这份友谊十分珍贵。”

  一个个精彩瞬间,一场场交流活动,一堂堂思政课程,让辅导员和孩子们不断回味——

  开营仪式上,“草原英雄小姐妹”讲述60年前放牧集体羊群时与暴风雪搏斗一昼夜的故事,感染了在场每一个人;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锡林南路小学,营员们通过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才艺展示等形式,深度参与“红领巾爱祖国 民族团结我践行”活动;在大型马舞剧《千古马颂》现场,营员们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大美境界和蒙古马精神……

  “还记得在从内蒙古去往北京的火车上,营员们勇于展示自我,带来了一个个精彩的才艺表演,使车厢里变得分外温馨热闹。”来自上海的辅导员杨维敏说,经过几天的相处,同学们变得熟络,大家互相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分享美食美景,在生活中互相帮助,点滴小事透露出浓浓的团结情谊。

  “本次活动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聚齐了全国56个民族的学生,充分考虑到少年儿童的特点和兴趣来设计各个环节。”内蒙古自治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孙安琴说,活动寓教于乐,释放了孩子的天性,激发了孩子积极性,引导少年儿童感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增强“五个认同”,是少先队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活动路径的新探索。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