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玛多:“阳光工厂”照亮牧民致富路丨乡村振兴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新华社记者 解统强 发布日期:2024-06-15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清晨的一缕阳光拂过黄河源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查理镇玛拉驿村又迎来晴朗的一天,金黄色的光芒如同精灵般跳跃,高原村庄也罩上了太阳的颜色。

  玛拉驿村村北的空地上,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整齐排列,熠熠生辉的朝阳被转化为绿色电能,沿着输电线路传输至远方。近年来依托光伏产业,当地牧民的收入得到提升,光伏电站也成为致富增收的“阳光工厂”。

  “2023年,我们村通过光伏电站收益分红增收17万元。”玛拉驿村村民阿楼没有想到,光伏电站项目的落地,不仅让家乡的环境和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还在家门口找到稳定的工作。

  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玛多县位于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的核心区域,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以下,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59%。

  “什么产业好?什么产业适合当地发展?当时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玛拉驿村驻村第一书记郭璐说,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玛多县长期面临产业发展的困境。

  地处世界第三极,玛多县空气洁净、太阳辐射强,建设光伏电站成为产业经济发展的首选。

  作为玛多县的定点帮扶单位,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于2018年,投资了3200余万元,在玛多县玛查理镇建设4.4兆瓦村级光伏电站。电站占地面积119亩,由4个光伏矩阵、14400个光伏板组件构成,光伏发电收益用于全县30个行政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支持公益性岗位。

  “光伏电站项目落地后,村集体可以获得20年以上的光伏发电稳定收益,部分村民还借助光伏收益设置的公益性岗位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郭璐介绍,全县依托光伏收益共设置公益性岗位77个,其中玛拉驿村设置7个。稳定的光伏收益不仅帮助玛多县实现脱贫摘帽,还让全县群众走上了富裕文明的乡村振兴新道路。

  如今,在公益性岗位上,阿楼每天都会去村两委帮忙整理信息资料,同时她还负责本村合作社生产车间的卫生清扫工作。“在家门口工作,我还能照顾两个正在上学的妹妹。”谈及现在的生活,阿楼的脸上难掩幸福的喜悦。

  为保障扶贫光伏电站稳定高效运行和智能化管理,国家电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还依托新能源大数据中心开展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光伏电站的运维效率、降低了运维成本,也确保光伏收益足额、及时发放。

  如今,在黄河源头的玛多县,阳光成为牧民生活中宝贵的财富,照亮他们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