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因一座赭红色山峰而闻名,著名的红山文化发祥于此。随着“国宝”碧玉龙的发现,赤峰也被称为“玉龙之乡”,在这座城市的街道、建筑物、公共设施上,随处可见“红山玉龙”的形象。
赤峰自古就是多民族融合之地。放眼广袤的红山大地,各民族胼手胝足、砥砺共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在共有家园安居乐业、文明进步,共同唱响民族团结进步欢歌。2024年1月,赤峰市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增进文化认同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从孩子们抓起。
4月26日,赤峰市民族政策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喀喇沁旗博物馆广场举行。今年宣传月的主题为“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全面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通过“主场活动+专项领域活动”的方式,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手段延伸宣传触角,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全方位、全覆盖、全员化开展,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启动仪式后,主题文艺表演活动为各族干部群众带来一场艺术盛宴:赤峰市交响乐团演奏了《我的祖国》《中华民族一家亲》等乐曲,演员们表演了舞蹈、独唱、诗朗诵等节目,各族群众现场表演了书法、剪纸等,用多种方式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
历史上,赤峰市地域内多民族共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文化根基,不仅繁荣了中华文化,更丰润了赤峰各族人民的精神血脉。
树高千尺有根,水流万里有源。立足增进文化认同,赤峰市通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宣讲全覆盖专项行动,举办主题研讨班,打造主题公园、体验馆等教育实践基地,线上线下同频推进“民族团结+”等举措,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铸牢”宣传教育全覆盖。
各族干部群众用书法作品诠释民族团结。
理论研究同步推进。由24个部门和旗县区组成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积极发挥作用,助力《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内蒙古卷》编纂工作有序开展;在中华民族探源、民族交流融合、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等方面不断加强研究,目前已完成课题研究55项。
在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部门积极推动下,赤峰学院与4个旗县区签订共建合作协议,建立了6个旗县区级研究基地;组建以赤峰学院为基础、涵盖中国社科院、中央民族大学等多个机构与高校的专家库;建立市级“铸牢”讲师团,面向党员干部、青少年、农牧民、社区居民等重点群体开发4类分众化精品课程。3年来,赤峰市累计开展“铸牢”宣讲5000余场(次),覆盖各族干部群众达70余万人(次)。
建设共有家园
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赤峰市松山区兴安街道临潢家园社区考察调研时强调,“要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社区,把社区打造成为各族群众守望相助的大家庭,积极创造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社区环境。”
临潢家园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有居民12622人,其中少数民族占29%。社区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民族组成的家庭1354户,占31%。该社区以“民族融合之家”为载体,以文化为桥梁,同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进一步拓宽新时代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新路径。
社区党委书记吴晓华说:“我们把办好各族群众的事当做我们的工作目标,不断提升辖区内居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赤峰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城市基层治理与民族团结工作有机结合,依托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统筹街道社区、驻区单位、“两新”组织等各领域党组织以及各类治理单元,推行供需清单、双向互评等机制,助力解决各族群众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
“我们一家刚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再加上普通话也不标准,沟通交流很费劲。”维吾尔族汉子喀斯木说,2022年,他们初来乍到这个陌生的城市,一家人“犯了难”。
“他们一家5口人,有3个孩子,小儿子阿布有先天性疾病,确实比较困难。”红山区南新街街道团结社区党委书记于丽红说,社区干部第一时间上门走访,了解详细情况,积极沟通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帮助他们解决了户籍问题,为阿布办理了残疾证。
至此,喀斯木夫妇“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后来,他们开了一家新疆特色烧烤店,日子越过越好。
擦亮创建品牌
赤峰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打造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为各族群众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深入实施“三项计划”,持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精心打造的“三廊三带三片区”,拓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路径,实现了创建品牌打造工作的全面提档升级。
2024年赤峰市民族政策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喀喇沁旗博物馆广场举行,学生们表演诗朗诵《石榴花开 赤子同心》。
“600多次的志愿服务,拉近了我们与居民间的距离,大家的心更近、情更亲!”在巴林左旗,“红石榴”志愿服务队和“民族服饰展厅”“红石榴议事厅”等主题阵地一起,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多年来,在国家民委定点帮扶下,巴林右旗“一家亲”民族团结进步党建联合体,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体化发展探索出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赤峰市宁城县、元宝山区与朝阳市建平县、通辽市科尔沁区达成民族团结进步联创共建战略合作协议,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交流……
在敖汉旗木头营子乡,“百姓说事儿”平台开通以来,“说出烦心事儿”“道出好典型”“家园共建设”3个板块让村民直竖大拇指。
赤峰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成果,从每个人洋溢着幸福纯真的笑脸、从各族群众安定祥和的生活常态中可见一斑。
走进喀喇沁旗马鞍山村,醇美的葡萄酒、丰富的水果山货、特色的农家乐为当地发展带来活力,群众的生活蒸蒸日上。习近平总书记到这里考察调研后,马鞍山村旅游辐射半径不断增大,乡村旅游实现井喷式发展,打牢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物质基础。“我至今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家的一幕幕。如今,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希望总书记有机会再来我们村看看。”村民张国利说。
马鞍山村村民张国利讲述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家的故事。
涓涓情意汇江海,融融春雨聚人心。新时代新征程上,赤峰民族团结进步的乐章仍在续写,继续讲述着从“一群人”到“一家人”幸福相守的故事。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