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雪,南国的花,一轮明月映照我们共同的家。东海的浪,西域的霞,不同乡音道出我们心里的话……”
6月25日下午,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的排练厅里传来阵阵优美的歌声,歌手银花和同事一起唱响歌曲《同心共筑中国梦》,10余位身着各族服饰的舞蹈演员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夕阳透过排练厅的玻璃,像舞台灯光一样,给这场表演增添了意境。
银花的嗓音高亢嘹亮,不仅能唱通俗歌曲,还擅长蒙古族长调,她的作品《故乡的奶茶》《辽阔的草原》等深受群众喜爱。“我在直属乌兰牧骑工作20多年了,一年演出100多场,每次去演出我都特别高兴,希望能把歌声唱到群众心里。”银花说。
近年来,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基层、军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订单式”惠民演出活动。
“比如锡林郭勒盟的群众更喜欢蒙古族长调和舞蹈,军营的战士们则多才多艺,常常跟我们互动表演,还有一些地区的群众喜欢二人台。”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团长邢力莉介绍,队员们会根据表演对象的不同来调整节目,千余个作品像数据库一样,为群众有针对性的“订单式”服务。
除了呈现精湛的艺术表演,他们还给群众带去了暖心的服务。
“在演出前后,我们经常帮农牧民捡牛粪、拔沙葱,还帮农牧民做一些其他的农活,我们还成为了好朋友,他们来呼和浩特时就会来找我。”银花如是说。
这样暖心的故事,在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数都数不清。
前些年,队员们在演出的途中走到没有信号覆盖的区域,碰上一位牧民装着羊的四轮车翻了,队员们不约而同地下车,齐心协力帮牧民扶好车、装好羊。
“牧民老大爷非常感动,不住地说‘要是没有你们,我可能得到明天早晨我才能找到救援队’。”讲起队员们和群众的暖心故事,邢力莉像打开了话匣子,“还有去年夏天我们在赤峰演出,天气炎热,一位家境并不富裕的老大爷颤颤巍巍地掏出200元钱,要给我们队员卖冰棍。”
“农牧民把我们的队员当成孩子一样来疼爱,这激励我们,创作更多更好的节目,扎根基层,全身心为人民服务。”邢力莉说。
此时正值乌兰牧骑月。6月17日——7月17日“到人民中间去”乌兰牧骑月期间,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的队员们将顶着炎炎烈日,深入基层嘎查、社区、学校、边防军营进行多场演出。
(编辑:马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