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克庆嘎查,蓝天白云下满眼绿意。
蓝天白云下,沙柳、柠条葱郁,松树、杨树林立,牛舍小有规模,水泥路弯弯曲曲通向远方……盛夏时节,走进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门克庆嘎查,阵阵微风裹着枝叶的清香迎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
而眼前的景象,是嘎查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秀保从前想都不敢想的。
门克庆嘎查处在毛乌素沙漠边缘,是一个典型的农牧结合、多民族共居的嘎查。20多年前,这里气候恶劣、遍地黄沙,不通电、没有路。“那时候嘎查流传着一句话:‘泥巴房、贫困户,见个汽车当怪物,明沙梁里等救助’。”李秀保说,一夜风沙过后,沙子能把房子埋一大半,人们不得不搬离家园,“沙进人退”是彼时的真实写照。
在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贫穷落后的情况下,原党支部书记阿文色林争取国家政策支持、专项资金,从改变生态环境入手,带领农牧民植树种草,多次在嘎查进行大面积飞播造林。
李智华是嘎查里有名的“治沙大户”,从2000年前后,他和同伴用5年的时间,将1.5万亩沙地变绿洲。“那时候,树苗都是人工背进沙地里,然后再拿铁锹把树苗扎进去,一天最少也得种8个小时,中午来不及回家吃饭,就吃点炒米。”回忆起艰苦的岁月,这个皮肤黝黑、身姿挺拔的汉子一度哽咽:“沙地里种树成活率很低,但我们不气馁,来年接着种。我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把这片沙漠全部变成绿洲。”
经过村民们20余年的不懈努力,19万亩荒漠变成了连片成块的绿洲。嘎查绿起来,更要富起来。嘎查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带领农牧民脱贫致富。2008年,嘎查以“支部+公司+农户”的模式注册成立了商贸公司,构建起以牧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牧工商合为一体的多元产业格局。公司累计完成总营业额7.5亿元,村集体资金达到6500多万元。
2011年,李智华加入公司,当了车队长,挣上了工资,从养羊、种地、种树,再到搞运输,忙个不停。“越忙我心里越高兴,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幸福的笑容写在李智华的脸上。
2021年,嘎查充分利用发展畜牧业的优势,决定建设现代化养殖示范园,并于2023年投入运营,现有肉牛760头,预计可增加收入150万元左右,带动周边4个村集体经济发展,吸引许多年轻人返乡。
村民乌日汗从内蒙古财经大学毕业后,和丈夫敖日格勒毅然辞掉城里稳定的工作返乡。乌日汗成为门克庆嘎查村集体经济的财务出纳,敖日格勒成为伊金霍洛旗国有林场新街治沙站的一名护林员。“我们从小见证着村子的变化,环境美了,村民富了,出去的时候跟别人说我是门克庆的,感觉特别自豪。我们希望一起把家乡建设得越来越好。”乌日汗说。
“如今有钱赚、有活干,人人捧着金饭碗,漫漫黄沙变青山。”李秀保说,不仅如此,这些年来村子也越来越有凝聚力,汉族村民帮蒙古族村民盖房子,蒙古族村民给汉族村民做手扒肉,大家互帮互助的故事数都数不清。“各民族只有和睦相处、团结奋斗,才能共同繁荣发展,共享民族复兴伟大荣光。”李秀保信心满满地说。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