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一粒籽 扎根守关山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芦胜磊 发布日期:2024-07-0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马建军(左)和同事们呵护着向日葵花田。

  夏至时节,前往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边境管理支队阿拉山口边境派出所阿拉山口边境警务站的路上,干燥炽热的山风带着尘土把空气中的水分吹干,让这片戈壁满是荒芜与苍凉。

  在山路尽头,山脚下的警务站营区门前,却有一片盛开的向日葵花田。粗壮挺拔的枝上,一朵朵硕大的向日葵在山风中轻轻摇曳,宛如金色海浪在翻滚。远远望去,仿佛海市蜃楼般奇幻。

  荒凉戈壁上,为何会有这样一片生机勃勃的向日葵?

  “55年前,毛主席所赠的三粒向日葵种子,在这片荒山戈壁长成了花海。”阿拉山口边境警务站站长马建军给出了答案。他皮肤黝黑、气质粗犷,今年是他在这里坚守的第6年。

  1969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的民兵代表赴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20周年的庆典,带回了毛主席所赠的珍贵礼物——46粒向日葵种子,其中3粒就种在了山脚下的这片戈壁上。

  “据老人们回忆,在1970年的春天,大家在还是戈壁的这片区域,画出一个太阳的形状,将毛主席赠送的这3粒向日葵种子种在中心,日夜看守、精心管理,直到3粒种子全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马建军说。

  2019年,马建军来到警务站,看着戈壁上绽放的向日葵,心里生出一个愿望——把土壤改造好,把戈壁改造成良田,让这些向日葵变成一片花海,让警务站变成一片绿洲。

  阿拉山口的气候寒冷,全年无霜期短,土地干旱,盐碱度高,还常常伴有12级大风肆虐,连野草都难以生长,何况是种植作物。

  但马建军决心已定。6年来,他带着民警、民兵和护边员,一边巡边,一边开垦戈壁、改良土壤、修建水利,一步步在戈壁中创造生命的绿洲。

  如今,走进营区,除了向日葵花田,还有一片茂盛的“戍边林”和种满瓜果蔬菜的田地。“我们学习着前辈的种植经验,也学习了现代科技,建起了菜园和养殖区,现在警务站的饮食基本可以实现自给自足。”马建军说。

  头顶烈日,警务站的巡边踏查小队徒步前往瞭望的高地,执行今天的踏查任务。

  “小心脚下,这里全是碎石。”马建军在最前面举着国旗领路,时不时回头提醒大家。山区岩石风化严重,陡峭的山路上,遍地开裂的细小碎石,踩上去没有抓地力,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山顶的瞭望哨。

  站在大西北的中哈国境线、天山北脉阿拉套山最东端的山巅,才明白“关山”二字是何等厚重。拿起望远镜,可以看到国门下的中欧班列和卡车车队在繁忙通关,耳畔仿佛响起千年丝路的驼铃声声、车轮阵阵……

  “巡边路上的国旗映红天边……荣耀的青春啊!千万次呐喊……生命坚守的地方是中国!”马建军带着大家唱起了警务站戍边人自创的歌曲《荣耀的青春》。

  “这里有六十年的坚守,有四代人的不懈奋斗,来到这里的每个人都像向日葵种子一样,在这里生根发芽,有的甚至在这里长眠。我和同事们要当好新时代的守边人,守得住边关,无愧历史的使命!”马建军说。

  当年从北京带回来的三粒种子,种下的是扎根边疆的信念,长出的是一代代戍边人的根——

  从三粒种子到一片花海,从一代人再到一代人,马建军和他的同事们,就像他的前辈们一样:来时一粒籽,扎根守关山。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