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学《黄河大合唱》主题展览馆:历久弥新,永远的黄河大合唱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陈湘 发布日期:2024-07-10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有这样一部交响乐,5天成稿6天成曲,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一路飘扬,穿越时空,始终在中华大地悠远而有力地回响——这就是传唱86年的伟大作品《黄河大合唱》。

  坐落于黄河之滨的西北民族大学校园里,全国唯一以《黄河大合唱》为主题的展览馆,细腻而完整地呈现了这首歌曲创作背后的珍贵历史故事。

  步入展区,砖红为底,金黄漩涡样式的浮雕犹如绸缎铺展开来,好似奔腾不息的黄河水。置于正中央的两位浮雕人物,一位右手执笔朝下、一位手拿指挥棒,双手向上高举。金色文字贯穿其中——“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

  该展馆负责人黄炜是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也是《黄河大合唱》词作者光未然的侄女。展馆自2023年6月30日正式开馆以来,累计参观人数已达1万多人次。

  “1938年11月,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奔赴吕梁山一带进行抗日宣传工作。他们去吕梁山的时候,要东渡黄河,这些年轻人第一次渡黄河的时候,就被黄河的惊涛骇浪所震撼。”黄炜说。

  在渡河的过程中,光未然已经有了创作灵感,用5天时间写下长诗《黄河吟》,这就是《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冼星海在阅读之后深受震撼,随即作曲,谱写出地动山河的《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包括序曲在内共有9个乐章。从最开始讲述黄河两岸的人民生活、赞颂悠久的历史文化,随着鼓点不断增强,曲声逐渐高昂,内容转变为对民族灾难的痛斥、保卫家园的希冀、抗击外敌不死不休的决心。“歌曲一般到后半段就是高潮了,《黄河大合唱》到曲终才是高潮。”黄炜讲解说。

  作为一首在战火中创作而成的战歌,最初的演奏乐器是用汽油桶制作而成。“当时条件有限,广东来的一个二胡演奏家,用汽油桶做了一个低音乐器。”说到此处,黄炜兴致勃勃,“这个汽油桶现在还能奏响。”

  此外,馆内还存放着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黄河大合唱》乐谱,西北民族大学在《〈黄河大合唱〉纵横谈》的基础上续编的《永远的“黄河大合唱”》,同时还有首演《黄河大合唱》指挥邬析零的五线谱纸、1939年4月手抄的《黄河大合唱》第一版简谱等数千余件与《黄河大合唱》相关的珍贵稿件。

  86年前,《黄河大合唱》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激励着无数热血青年投身民族解放的行列,奔向抗日的最前方。而今,《黄河大合唱》展馆作为西北民族大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感染着一代代青年学子。

  “参观《黄河大合唱》展览馆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体验,它不仅是对一部经典音乐作品的回顾,更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一次感悟。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有强烈的使命担当去传承其艺术底蕴、弘扬其精神,滋养和鼓舞一代代中华青年。”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2021级学生闫玉洁说。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