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青少年交流研学迎来热潮。为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地积极开展跨区域夏令营、研学旅行等交流活动。孩子们通过感受伟大祖国大好河山、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等,在交流体验和融情实践中增进了解、开阔视野,进一步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编者
体验鄞州竹编、观赏金银彩绣工艺、参观朱金漆木雕……近日,浙江鄞州非遗馆迎来16名参加“启梦游学”公益助学活动的孩子,他们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大多数是十五六岁的初中生。
“感谢支教团的老师,这次出行对我来说收获很大。”16岁的孟色石作来自昭觉县一所重点中学,第一次走出大山的她说,在这次游学过程中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对亲人表达爱。
16岁的果么只各说,在她六七岁时,曾跟随到余姚打工的父母来过宁波。“这趟再来宁波,感觉很亲切。我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好大学。”
本次活动由鄞州区委统战部指导,得到了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大力支持,还有一些爱心人士的参与。
这是“90后”董瑶瑶第二次接待来宁波游学的凉山州孩子。“这些孩子从小待在山里,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连隔壁的县城都没有去过,我多么希望他们能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董瑶瑶曾是一名幼儿教师,2013年接触到由浙大研究生支教团发起的“千人圆梦”结对资助活动,从此踏上了公益助学路。11年间,她先后四次到凉山州走访学生家庭、学校。除了结对助学,她还多次参与支教团发起的“暖冬计划”御寒物资募捐活动。
2021年,浙大研究生支教团昭觉分团发起了“启梦游学”公益助学活动。2023年,董瑶瑶加入其中,成为“启梦游学”公益助学活动在宁波站的一名接待人员,四天三晚的时间,她共接待了20多名来自凉山州的师生。
又到暑假,今年的“启梦游学”如期启动。为了给来宁波的彝族孩子安排一次难忘的游学,董瑶瑶寻求了所居住的百丈街道与后塘社区的帮助,并在第一时间与天一阁、非遗馆等文化单位沟通联络,共同为这次的游学出谋划策。
“游学活动中,我感受到来自各方的支持,也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到我们的公益助学中来。”董瑶瑶说,活动期间,宁波泉山堂书法研习的小朋友为每位凉山学子赠送了“文房四宝”,鄞州区百丈知新会“公益合伙人”葛晓星则为他们送上了定制款零食大礼包。
为期5天的研学,孩子们还登上了新世界宁波塔40层,观看潮流艺术展,并在“云端”俯瞰宁波三江口景观;参观了天一阁,深入了解藏书文化和园林艺术,感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进行了三江夜游,欣赏三江六岸的美丽夜景……
“此次活动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宁波和大凉山的青少年在文化交流中提升文化自信,自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鄞州区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江毓芝)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