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收夏色,草木动秋声。8月8日,冒着立秋后第一场绵绵秋雨,记者跟随由中央宣传部会同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委举办的“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号称“塞上江南”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
在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颐和城府社区,记者被社区周边浓郁的人文环境所吸引,被社区和谐快乐的氛围所感染,被融洽互助的民族共建所感动。
图为颐和城府社区“石榴籽”警务室社区民警在工作。
据了解,颐和城府社区成立于2012年8月,辖区总面积0.8平方公里,社区占地面积约1222平方米,商业网点249家,辖区现有居民4千多户1万余人,其中回族、维吾尔族、满族、东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占比近四成。
社区通过建设“石榴籽民族团结主题公园”,组建了“石榴籽爱心服务站”,成立了“石榴籽社区警务室”,打造了“石榴籽文化长廊”,共享“民族团结广场”,共筑“石榴籽志愿服务一条街”,推出“邻里微讲堂”,营造了多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区环境。
听爷爷讲民族融合故事
下了大巴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民族团结”四个大字。这是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颐和城府社区花大力气专门打造的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公园里有一条民族团结长廊和一条历史文化步道,日益彰显着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从不间断且持续深入。
长廊的起点是一座命名为“家”的亭子,长廊上绘制了很多民族交融的图片。一阵嘹亮悦耳的歌声从长廊中部传来,一群大妈正聚在一起高唱“我爱我的祖国”。她们个个穿着鲜艳的服装,满面春风,精神抖擞。
沿着步道向前,每走二三十步,就有一块设计精美的圆形民族团结标牌,上面记载着中华民族交融团结的历史文化故事。库尔班大叔上北京、单家集夜话、彝海结盟、土尔扈特万里东归、凉州会盟、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张骞出使西域、班超出使西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汉化改革,等等,都是中学时期学过的耳熟能详的民族融合故事。
在土尔扈特万里东归的牌子前,一位白发长者正指着牌子给孙女讲解故事的来龙去脉。长者说,孙女今年四岁,已经上了幼儿园,特别喜欢听故事,每次带孙女经过都要从头给她讲一遍。记者笑着说要给他们拍张照片,祖孙俩也笑着点头同意。
向前走了几十步,在文成公主进藏的牌子前,又看到了令记者惊奇的类似一幕:一位年老的妇女带着孙子正在给他讲遥远的历史,小孙子乖乖地听着,好像那故事就发生在昨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们身边的邻居和朋友。一瞬间,温馨、甜蜜与希望同在,让记者感觉中华民族充满了力量,未来无限光明。
七夕节前解锁幸福密码
颐和城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是社区居民交流的场所、成长的学校、快乐的营地,也是解决大家“急难愁盼”问题的暖心之地。城市阅读岛、棋牌文化室、舞蹈歌唱团应有尽有,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参加。
“听民声、解民忧”小屋,两个身穿志愿者马甲的退休职工稳坐在椅子上,一个负责电器维修,一个负责磨剪子磨菜刀。社区居民不管哪家,只要生活中碰到有难解之事,比如更换灯泡灯管、开关插座、水龙头,维修电水壶、手电筒,全部免费,不收一分钱。难度稍大的项目,比如电焊服务、更换马桶软管、维修煤气灶、绞肉机、疏通下水道等,才收取低微的服务费用。
临近中午时分,秋雨突然从天而降。在党群服务中心室外的走廊上,记者听到一个小男孩对妈妈说“想吃鸡腿”。记者问,社区食堂有鸡腿吗?这位妈妈笑着点头,说:“有。11点半开饭,就可以给他买了。”记者又问了她社区食堂的情况,她说:“挺好的。既方便又干净还不贵,非常适合老年人。年轻人懒得做饭也可以去吃,花8块钱就可以买一荤一素。”
突然,邻近的房间传来阵阵掌声和笑声。循声而去,原来是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正在举行“七夕节”系列活动——“讲述爱的故事 解锁幸福密码”主题活动。宽敞的房间里坐满了人,大都是中老年人。一个大妈正在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几十年前的爱情经历。她说,当年她和爱人谈恋爱、结婚,没有房子、没有汽车、没有存款、没有彩礼,只有爱。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是他们白手起家、齐心协力创造的。她不同意现在社会上的一些风气。她说,有些人恋爱贪图享受,结婚要彩礼,有的人没有房子不嫁、没有汽车不嫁、没有彩礼不嫁,这种倾向不好。
据主持人说,他们不定期组织主题活动,针对社会问题进行探讨。周六就是“七夕节”,所以他们就组织中老年人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走进颐和城府社区,看见的都是笑脸,听见的都是笑声。居民们都说,社区为我们开展的便民服务活动特别好,我们闲暇时刻都来聊聊天,有下棋的,有打牌的,还有唱歌跳舞的,邻里之间和睦友爱,团结互助。大家住在这里都很快乐。
架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走进颐和城府社区“石榴籽”警务室内,记者立刻被挂在墙上的一副照片所吸引。照片中拍摄的是一场在警务室门前举行的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在场人们的目光都凝望着飘扬在空中的五星红旗,孩子们统一举起右手,用标准的少先队队礼向国旗敬礼。
颐和城府社区“石榴籽”警务室民警王广恩向记者介绍,这是警务室在2022年1月1日举行的新年升国旗仪式,当时在场的有很多少数民族群众代表。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互嵌式社区,举行升旗仪式,引导各民族人民,特别是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意义重大。”王广恩说。
在颐和城府社区这样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集体下,多民族“小家庭”也随处可见。
社区居民李阿姨家就是一个多民族家庭,谈起民族融合的事,李阿姨坦言,前些年儿子找对象结婚,因为不是同一个民族,她和老伴没少为这事儿吵架,闹得家里很不愉快。后来社区民警了解后,多次耐心地对老两口进行国家政策和民族政策宣讲,她们也积极参与由社区警务室组织的各种移风易俗活动,逐渐开阔了思想,提高了民族团结意识,如今这个小家庭温馨和睦,幸福满满。
保障群众平安、守护民族团结,一直是颐和城府社区“石榴籽”警务室的工作目标。自2018年8月成立以来,警务室便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推进社区综合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方向,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实现“警格+网格”深度融合,引导辖区各民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
警务室以社区民警为核心开展矛盾纠纷多元调解、司法调解,并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融入到社区网格化管理中,由社区民警担任民族宗教专职联络员,及时收集化解群众反馈的各类问题,通过架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促进辖区各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有效提升。
此外,社区民警通过组织重大节庆日升旗仪式、茶话会、老党员慰问等活动,关爱各民族群众,并深入辖区宗教场所联合宗教人士开展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党史学习教育、移风易俗宣传等工作,进一步加强民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为不断提高民众法治意识,社区民警和工作人员也会定期结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反邪教、非法集资等方面内容展开法治宣传,增强居民们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
种下“石榴籽”开出“团结花”。在颐和城府社区“石榴籽”警务室社区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如今的颐和城府社区正在谱写着一张民族团结心连心、邻里和睦一家亲的和谐画卷。
(编辑:马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