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总医院“组团式”帮扶广西罗城——粤桂情谊“医”线牵丨守望相助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龙殿方 发布日期:2024-09-2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一个个重点专科、学科从无到有,一套套设备、系统不断引进落地,一项项新技术、新项目被推广应用……

  作为粤桂协作的重要内容,深圳大学总医院开展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以来,先后派出10余名医生到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接力帮扶,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引进、人才帮带等方式,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从借用到引进

  今年是深圳大学总医院普外科副主任、罗城县人民医院常务副院长朱恒梁来罗城的第四年。医疗团队围绕群众所需,帮扶提升科室的诊疗能力、服务水平,筑牢各族群众健康防线,搭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刚到罗城县人民医院工作的时候,朱恒梁接诊了一名尚处于喉癌化疗期的直肠癌患者。由于多重疾病叠加,患者的生命岌岌可危,亟须进行手术治疗。考虑到患者情况复杂,朱恒梁联合麻醉科、重症监护科、耳鼻喉科等多个学科专家进行术前评估和充分论证,最终形成了一套科学、稳妥的手术方案。

  为确保手术万无一失,朱恒梁和几位医生精心检查手术各项设备仪器,发现手术室的腹腔镜设备比较陈旧,显示器清晰度不高,不利于手术安全。

  “新设备暂时没有,怎么办?借!”朱恒梁想办法从外地借来了4K腹腔镜设备,并购买了“鸭嘴钳”。接下来,他带领多学科医疗专家科学分工、密切合作,历时3小时,为患者进行了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

  然而,借用设备并不是长久之计。为解决当地医疗技术薄弱、设备紧缺难题,朱恒梁带领医疗团队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为罗城县人民医院购买了全域扫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4K腹腔镜等一批医疗设备。医疗专家还为医院捐赠了腔镜手术模拟训练仪、“鸭嘴钳”以及各种解剖模具、医学书籍等物资,极大改善了医疗硬件条件。同时,医疗团队在河池市县级医院中率先使用葡萄糖监测手段,提高了放射科、内分泌科、普外科等9个科室的诊疗能力。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双向赋能

  2023年7月31日,深圳大学总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组团式”帮扶医生叶婷婷利用超声精准定位,指导罗城当地医生为一名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成功开展颈内静脉长期血透导管置管术。这既是医疗团队推广新技术的典型案例,也是推动学科建设的实践探索。

  “我们科通过申报了!”当年12月底,罗城县人民医院超声诊断科顺利通过河池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申报,科室内瞬间沸腾起来。

  罗城县人民医院学科建设取得的重要突破,离不开“组团式”医疗团队的倾情帮助。

  自开展“组团式”帮扶以来,医疗团队以学科建设带动人才培养,以人才培养支撑学科建设,确立了为民族地区培育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的思路。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医疗团队助力罗城县人民医院建成河池市级临床重点专科1个、河池市重点学科1个,并顺利通过国家基层版胸痛中心现场评审,推动罗城县卫生健康事业上新台阶。

  “我们不是来‘顶岗’的,对于民族地区医疗人才流失、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的问题,要用系统思维解决。”朱恒梁常对团队成员说,“组团式”帮扶既要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又要防“失血”。他带领医疗团队用两年多时间,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医疗人才成长的路子。

  “这名患者因癫痫病发作导致横纹肌溶解,通过丙戊酸钠、水化、碱化尿液等治疗,病情已经好转。”在病房里,深圳大学总医院国际医学中心主治医师、“组团式”帮扶医生杨雯带着罗城当地医生一边查房、一边实地教学,这样的“带学带教”模式已经成为人才传帮带的重要举措。

  通过“师傅带徒弟”“专家带骨干”的“导师制”形式,医疗团队已成功带教当地骨干医师16人,“金鸡山医学讲堂”“金鸡山查房规范化项目”形成常态化,开展教学查房约750次,举办学术讲座约250场,培训约1.2万人次,并多次组织广东专家前来开展交流,共享远程课程,有效提升医务人员能力水平。

  跨越山海,情暖“第二故乡”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欢迎新同学。”2022年春季学期,罗城第二幼儿园招收了一位来自深圳的新同学。他正是深圳大学总医院眼科主治医师、“组团式”帮扶医生蒋澍的儿子。

  2022年4月,为了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蒋澍带着公婆和儿子一起到罗城生活。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蒋澍儿子在新的幼儿园感受到爱心和热情,还在当地结识了多个民族的好朋友。

  为了让医疗专家安心工作,罗城组织部门和卫健部门安排2名工作人员专门联络服务,解决医疗专家办公场所、食宿以及生活用品等需求,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差旅报销、探亲休假等制度;还在“罗城先锋微远平台”开设“医往深情”专栏,宣传帮扶人才先进事迹,营造良好氛围。医疗专家很快适应饮食、气候和工作环境,充分感受到罗城县干部群众的热情大方、开放包容,并通过交流分享,把这份“山海情”带回深圳。

  “罗城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将继续关注、帮助罗城,希望新的理念和技术在这里开花结果,惠及更多群众。”几年的帮扶,让医疗团队与罗城各族群众结下深厚情谊,朱恒梁既感到欣慰,也有很多期盼。

  今年7月,朱恒梁结束了他的帮扶生涯,交出了接力棒。在这片土地上,新的帮扶团队将在粤桂协作篇章中,续写健康“守门人”的故事,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