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的达茂草原,天高云淡。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以下简称达茂旗)巴音花镇白音查干嘎查牧民那顺吉日嘎拉家,全自动拌料、撒料机器正在工作,发出“隆隆”响声,那顺吉日嘎拉正在进行通电后的第一次机械作业测试。
2014年,那顺吉日嘎拉作为村里致富带头人,带头成立了一家农牧业专业合作社。然而,由于大型机械设备用电量大,风光互补供电设施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合作社发展因此受阻。
随着达茂旗“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建设特色优势产业配套设施”项目落地实施,困扰那顺吉日嘎拉许久的难题迎刃而解。该项目是达茂旗深化兴边富民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总投资360万元,为满都拉镇、巴音花镇、明安镇、查干哈达苏木等边境地区牧民安装离网光伏储能系统,重点解决农牧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电动力”不足问题,改善边境地区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达茂旗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委主任牧仁介绍,一直以来,能用上稳定的电是居住在边境地区戍边牧民最大的心愿。为了解决这一急难愁盼问题,达茂旗民委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在改善民生、促进增收、凝聚人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探索实施了“建设特色优势产业配套上电”项目,为居住在边境地区的戍边牧民提供充足、便捷的“绿色电动能”,为他们发展产业、戍边兴边提供保障,让他们安心守边、乐业兴边。
“设备的所有电能都来自光伏发电,属于清洁能源,通过电池将电能存储起来,在用户有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设备年储电量达3.6万度,可以保障牧民生产生活基本用电。”江苏南自通华智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储能研发工程师杨忠尧介绍说。
项目的实施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发展“活水”,更成为边境地区牧民群众发展现代化畜牧业的美好起点。
那顺吉日嘎拉介绍,通电后,智能监控让他管理牧场变得更加便捷高效,有效助力合作社生产经营。近期,他还计划安装电采暖设备,这样就不用为冬天取暖和机械运转的用电问题而感到烦恼。“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这些边境地区的牧民也能享受到现代生活的便利。”那顺吉日嘎拉感激地说。
在明安镇巴音塔拉嘎查居住的向小平一家同样受益于这一项目。“通电前,家里用电靠的是风力发电,电量只能满足基本的照明需求。通电后,我们使用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大功率电器不再是奢望。”向小平说。
“实施特色优势产业配套上电项目,有效解决了边境地区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问题,保障了舍饲养殖的实现,保护了草原生态,是一项有利于边境稳定和生态保护的好项目,我们将继续努力为牧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条件。”明安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闫慧君说。
(达茂旗民委供稿)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