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炮场中称英豪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周宛霖 发布日期:2024-11-27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11月23日,在花炮项目小组赛首轮比赛中,北京队与广东队展开比拼。记者 王京广摄

  

  11月25日,花炮项目比赛结束后,北京队与宁夏队运动员友好握手。 记者 周宛霖摄

  碧海蓝天,追风少年,彩色花炮,最炫中国风。

  11月25日,记者来到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花炮项目比赛现场。

  “北京队9号进炮得分!”随着比赛的推进,争抢变得愈发激烈。运动员采取挤、抢、护、拦、传等技巧,同时依靠集体采用交叉掩护、声东击西等方式斗智斗勇。

  随着运动员一次次声东击西、掩护突围的巧妙配合,场下观众的喝彩声此起彼伏。

  下午2点,花炮A组比赛正在进行,传统强队北京队对战宁夏队。40分钟比赛时间结束时,北京队以7:3战胜宁夏队,二战三胜积6分,成为小组第一。

  赛场上的热血,看台上的热情,共同将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滨海体育场点燃,化作一片欢腾的海洋。

  “侗乡三月风光好,天结良缘抢花炮。要得侗家姑娘爱,花炮场中称英豪。”这首广泛流传于广西、贵州和湖南等地的民谣,反映出花炮在湘、桂、渝、黔等地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

  据考证,在我国西南地区,抢花炮已有500余年的历史。每逢传统节日“三月三”这一天,远近村寨的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相约参与赶歌圩、祭祀先祖、抢花炮等活动。

  起初抢花炮没有竞技规则,没有固定场地,可以在阡陌间、土路上甚至山坡上举行。每炮必抢,三炮结束,属于“单打独斗”,抢得头炮象征着这一年会鸿运当头。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体委和国家民委组织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专家对传统的抢花炮进行了挖掘整理,在保留其特点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抢花炮活动进行了适宜正式比赛的改革。

  1982年第二届运动会上,花炮被列为表演项目。1986年第三届运动会上,抢花炮首次被列为竞赛项目,并正式制定《抢花炮竞赛规则》,开始从南向北普及开展。2021年,抢花炮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北京花炮队主教练张炳刚是资深“花炮人”,已经参与7届运动会。回忆起第一次接触抢花炮,他感慨颇深。“当时我拿到两个花炮和写着20多条规则的一页纸,没有影像资料,也不知道怎么玩。自己一点点琢磨后,没想到还挺有意思的。”张炳刚说。

  作为1999年第六届运动会主办城市,北京第一次组建花炮队,当时的张炳刚还是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在中国农业大学任教。

  “第一次参加比赛,北京队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我想既然已经组建起了队伍,就一定不能半途而废。”就这样,张炳刚带着队员们一届届拼搏,比团结、比智谋、比技术、比胆识、比力量、比技巧……“从2003年开始我们再没掉出过前两名。”

  在张炳刚看来,花炮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运动,体力、战术和团队配合缺一不可。体力是基础,战术是法宝,而团队配合则是赢得比赛的关键。

  24年过去了,谈到“对你来说,花炮是怎么样的存在”时,张炳刚湿了眼眶。“这么多年来,通过花炮,我培养了一批批优秀运动员,充分发挥了体育教育功能,让大家在体育中收获友谊、享受乐趣、锤炼意志。”

  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抢花炮从民俗活动到运动会比赛项目,再到成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实现了从“赛”到“融”的奔赴。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