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四川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一次有了珍珠球这个项目。那年,我24岁,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代表队的一名运动员。从此,我就与珍珠球结了缘。
2019年,我带领队员们参加了在河南郑州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当时我已经42岁了。经过努力,那一年,我们不负众望获得一等奖,这也是四川男子珍珠球项目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首次获得一等奖。我们心潮澎湃,笑容满面,捧起奖杯,“手握薪火,接续奋斗”的信念从此烙印在我的心上。
从一名普通的运动员成长为一名专业的教练员,这条路我走了20多年。记得当运动员时,我要求自己训练得更刻苦、更努力、更坚定,每次都会认真完成教练安排的各项任务,不管体能训练有多累,我都会咬牙坚持下来。学会坚持、感受坚持、享受坚持,久而久之,不轻易放弃成为我做事的习惯。
最让我刻骨铭心的是2007年参加第八届运动会前夕,我们在马尔康集训。长时间、高强度的训练,导致我的肺部积液严重。医生说,积液多得都要溢出来了。但我不甘心就此放弃比赛,在医院门诊抽出积液,经过短暂休养后,我就请求教练带我去运动会现场。我想:就算不能上场,也要去看去学习,多积累经验。
孟飞是我的教练,更像我的兄长。他特别关心我,引导我转型成为教练员。2019年,运动会临行前,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一次,我就正式把珍珠球教练这个‘接力棒’交到你手上了啊,要突破自我,希望你能帮我圆梦。”
接过珍珠球教练员这个沉甸甸的担子,我们带着嘱托,带着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信念,带着团结协作、并肩作战的品质,鼓起一往无前的勇气走上赛场。大家齐心协力,稳扎稳打,一分一分地投,一场一场地打,终于获得胜利。
其实,珍珠球运动并不像它的名字一样温婉,比赛过程异常激烈。我们的队员不是专业运动员,有特警、消防员、教师、学生、企业职员等,由汉族、藏族、羌族等多个民族组成,此次集中训练也只有3个多月。教练员不仅要传授项目技巧、战术动作,还要帮助运动员调整好心理状态,这既简单又困难,简单是因为我们心心相印,困难是要以平常心对待重大比赛。
在这次运动会首场比赛中,我们以一分之差败北。赛后,大家有些泄气。我不断鼓励大家:“我们是真正的男子汉,要学会负重,坦然面对输赢,竭尽全力拼搏,享受体育之美,享受比赛过程,多交天下好朋友。”很显然,大家都听进去了。
在接下来的比赛中,队员们调整好状态,挺进八强。我想,不管最后成绩如何,大家能在比赛中有所锻炼、收获和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现在,珍珠球走进了阿坝州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堂。我们挚爱这项运动,希望将其一代代地传承和发扬,一代代地创新和发展。
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这个大舞台上,和我一样从运动员成长为教练员的还有很多,这既是技术和经验的传承,更是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承。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珍珠球这项运动,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更多人才。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