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加:运动会助推 “大象拔河”走向全国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李翠 发布日期:2024-11-2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押加赛场上,贵州队选手陆贞鹏全力以赴。 记者 黄哲摄

  “兄弟,好样的!”11月25日上午,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体育场举行的押加比赛运动员休息区,湖南队运动员李儒佳拍着队友鲁先平的肩膀说。

  浑身浸满汗水的鲁先平,刚刚结束了押加76公斤级A组小组赛,对手是西藏队选手索朗加措——上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押加76公斤级一等奖获得者。

  深呼吸、咬紧牙,时而僵持、时而瞬间发力……经过前两局共90秒的紧张对决,鲁先平、索朗加措二人不相上下、打成平手。在决定胜负的第三局,索朗加措胜出,挺进八强。

  押加,又称“大象拔河”,是一种趴着拔河的体育项目,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新疆等地。比赛中,两名运动员将一条长绸布带的两端做成圆环,分别套于颈部,带子从两腿间通过,四肢着地,背向发力。在规定时间内,将绸布中位的坠条拉过自己一侧决胜线的,获得胜利。

  本届运动会,押加项目设置55公斤、61公斤、68公斤、76公斤、85公斤这5个体重级别比赛,共有29个代表团组队参赛。

  “押加不是单纯比拼力量,耐力、体能、动作技巧都很重要。”李儒佳说。他是来自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的一名体育教师,因在湖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的出色表现,被选拔进湖南代表团押加队,参加68公斤级的比赛。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这项国家级赛事,为各地各民族运动员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李儒佳说,运动员们来自全国各地,有不同的民族,从事不同的职业,赛场上激烈比拼,赛场下聊聊彼此的经历,交流技巧,氛围非常融洽。

  “押加场上,智慧、勇气、毅力,三者缺一不可。”西藏队领队白玛尊珠是运动会的“老朋友”,从1986年开始,他作为民族式摔跤、押加等项目的教练,连续参加了十届运动会。

  “押加从表演项目变为竞赛项目,从前几届只有几个代表团组队参赛,到如今有20多个代表团踊跃参赛,我是见证者。”白玛尊珠说。1999年第六届运动会上,押加被列入竞赛项目,他还参与了竞赛规则的制定。

  “作为竞赛项目,押加只限男子参加,但作为一项民间娱乐活动,男女老少都可以玩。”白玛尊珠说,在西藏,每逢节假日或农闲时,人们常常把背带或腰带连在一起,进行押加比赛。

  由于比赛规则、场地设备较为简单,押加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项易于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今,西藏、贵州、广西等地的一些学校将押加列入兴趣课程,受到青少年青睐。

  在押加赛场热身区,黑龙江队领队国庆华、教练张江正在为运动员罕盖鼓劲。

  “在这届运动会上,黑龙江代表团第一次组队参加押加项目。”国庆华说,他们将训练场地设在内蒙古,让运动员和当地民族式摔跤、押加等项目运动员一同训练了几个月,学到了不少技能。

  国庆华以前是秋千项目运动员,连续参加过第七至十届运动会。“在我印象中,以前主要是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地组建押加队参赛。如今,越来越多的省份都加入进来,甚至台湾也组队参加了。”国庆华说,来自全国各地的运动员都成为了朋友,赛后会一起分析为什么能赢,输在哪里,“这些都是宝贵的收获”。

  北京队运动员吾热孜拜克·库萨英也有同样的感受。他是北京体育大学的学生,这次参加男子85公斤级押加比赛。“这次到三亚参加运动会,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交到了各民族的朋友,我还邀请他们到我的家乡新疆去旅游。”他说。

  “我已经68岁了。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参加运动会了。”白玛尊珠一边感慨,一边望向不远处——西藏队教练正在指导运动员训练,眼中满是期待。

  “如今,押加在全国各地得到传承、推广,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组织参赛的积极性很高,还对押加项目进行仔细研究,这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白玛尊珠说。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