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在毽球项目男子双人赛首轮比赛中,上海队与山东队展开比拼。记者 许玲玉摄
“好球!漂亮!太厉害了,他们是怎么做到双腿跟双臂一样灵活有力的?”
“我可以连踢几十个,但要我一脚踢过这一米六高的网,我可真做不到……”
引发场上观众连连叫好的,是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11月27日举行的毽球比赛。
赛场上,运动员们展现出惊人的技巧和灵活性:飞腿横扫过网、脚底板扣球绝杀、高抬腿倒钩突袭……激烈而精彩的表现与比拼令现场观众目不暇接。
“训练没有捷径,就是靠技术和耐心,从脚内侧踢球、外侧接球练起,日复一日打好基本功。”上海代表团毽球队队员龚昕洋介绍说,双人赛需三脚内过网,节奏更快,进攻更强,因此需要运动员更注重基本功的训练。
在27日上午的比赛中,面对经验更丰富的山东毽球队,龚昕洋和搭档踢得“很敢、很拼”,最终以2∶1的比分成功挺进16强。对于第一阶段的胜利,龚昕洋表示很开心,接下来会面对更多强队,“将会是一次学习、切磋的好机会”。
龚昕洋提到的毽球强队,广东队无疑是其中之一。一直以来,广东都是毽球运动发展的沃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早在1999年,广东中山小榄镇就成立了毽球队,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国毽球训练中心,后又建成中国国际毽球交流中心,成为我国优秀毽球人才的“种子”基地。2023年,广东的毽球项目入选“2023中华体育文化优秀民族项目”。
广东毽球队总教练张铁林从事毽球事业已近半个世纪,他的目标简单又明确:把这项传统体育运动发扬光大,既能参加竞技比赛出成绩,又能成为全民健身的一部分。
在上午的比赛中,广东女子队顺利晋级。张铁林表示,赛场上下,广东毽球队一直与全国多地队伍密切互动,以毽球为纽带,促进民族团结。他还将头一天民族大联欢的视频分享给老友,“让他一起感受中华民族的体育盛事”。
在本次比赛中,海南队也赛出了东道主的风采,男子双人赛以2∶0的比分昂首晋级。队员陆燕龙自豪地介绍道,海南毽球队汇聚了蒙古、黎、土家等多民族成员,本身就是民族大团结的体现。陆燕龙希望各队在投身比赛的同时,也能够多感受海南的风土人情。
海南毽球队教练周忠凯一直在推广毽球运动上持续努力。他尤其重视在小学阶段推广毽球,从小培养孩子们对毽球的热爱和基本技能。同时,他积极引进高水平的毽球人才,并通过海南省毽球协会等平台,全方位推动这项运动的发展。
未来,周忠凯希望可以在海南举办更多面向群众的毽球赛事,无论是具有观赏性的花毽,还是具有竞技性的网毽,他希望“毽球之花”能在南海之滨绚丽绽放。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