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古有格(右)在养殖场与村民一起为牛准备饲料。洛古有格供图
洛古有格,彝族,中共党员,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党支部副书记。2013年,他辞去在国企的稳定工作回乡创业,带领村民走出一条“产业增收、特色种植养殖”的新路子,推动三河村脱贫摘帽、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成为“青年致富带头人”,曾获“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四川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今年9月,洛古有格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考察时,走进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三岔河镇三河村,洛古有格作为大学生返乡创业代表,向总书记汇报了自己的“大学梦”“致富梦”以及带领村民创业致富的经历。
2009年,洛古有格从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顺利进入重庆市一家国企工作。2013年,他作出人生中一个重要的决定:返乡创业!
“我想帮助乡亲们尽快过上好日子,想在助力家乡发展中实现人生价值。”洛古有格说。
初创业时,洛古有格将重心放在当地特有的乌金猪生态养殖上,与村民一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创业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缺乏经验、资金短缺、老乡们的质疑等困难,让他愁得整晚都睡不着觉,一下瘦了20多斤。
幸运的是,项目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各部门多次深入合作社指导,协调解决困难问题。特别是2017年2月,他的《大凉山乌金猪生态养殖及产业化发展》项目获得凉山州第四届青年创业大赛“创富类”金奖,三河村“乌金猪”的品牌迅速打响。
从50头到2000余头、从12户到168户……三河村的乌金猪养殖渐成规模,养殖场从一个6间的简易猪圈,逐步发展成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养殖场。
2017年,洛古有格被选为三河村党支部副书记。如何带领村民实现共同致富,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他带领村民探索发展西门塔尔牛养殖,组织村民成立合作社,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
经过不懈努力,合作社带动辐射村民453户,养殖西门塔尔牛1000余头、乌金猪2000余头,年销售额达1000万余元,实现6人稳定就业、200余人灵活就业,形成村民共富模式。2023年,合作社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全村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73万元、村集体收入116万元,分别比2018年增长3倍和170倍。
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洛古有格牵头组建了由农民党员和驻村工作队组成的两支“党员先锋队”,带领全村党员积极投身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党建+”模式,推进党建与美丽乡村建设、富民产业培育、人居环境提升、移风易俗等相融合;开展“党建+民族团结”“党员戴标识亮身份”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不断提高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三河村旧貌换新颜,村民搬进新居,产业持续发展。三河村入选四川省1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成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四川省(5A)先进村党组织”“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村子美了、生态好了,在洛古有格等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三河村各族群众团结一心,主动融入文旅产业发展大局,把旧址、新居和村史馆串联起来,将其打造成集党史学习、党性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大学生社会实践、传统文化研学等于一体的红色村庄和教育基地,同时大力建设民宿、酒店、商铺等,发展休闲度假、生态民宿等特色旅游产业。
随着三河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研学路线逐步推广开来,游客也越来越多了。洛古有格带头当起了解说员、辅导员,并组织全村党员形成宣传教育的骨干队伍,致力于讲好“三河村故事”。2020年以来,三河村吸引了许多国内外考察团来村里调研,累计接待参观学习者近10万人(次),实现以旅游产业助力村民持续增收。
走出大山又回到大山,从国企员工到返乡创业、再到村干部,洛古有格和各族干部群众一起,交出一张农民富、产业兴、乡村美的民族地区乡村脱贫致富“高分答卷”,走出了一条“民族团结进步+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之路。
“我将继续与乡村干部和年轻人一起,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再立新功,让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洛古有格说。
(本文由记者孙文振整理)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