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杨 出版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11月
基诺族是生活在云南省的11个“直过民族”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第一次历史性跨越。党的十八大以来,基诺族人民又在脱贫攻坚战中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到全面小康的第二次历史性跨越。作家张杨的散文集《阿布基诺》用通俗晓畅的语言讲述基诺族的社会历史,反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基诺山乡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描绘了新时代基诺族人民的美好生活。
张杨是一名基诺族作家,“阿布基诺”既是她的基诺族名字,又是她的笔名。作品中,党的恩情始终流淌在她笔下。《党的光辉照耀基诺族山寨》一文全景展示了基诺族在教育、文学、交通、医疗、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发展。《路没有尽头》一文中,一位基诺族老兵的话语表达了对党和国家深深的感恩:“现在,我们享受着国家政策、参战军人补贴,这是党和国家对参战老兵的关爱。饮水思源,我们一定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这也是基诺族人民质朴而深情的心声。
《阿布基诺》不仅呈现了基诺族的生活变迁,还向读者展示了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梦回曼控山》里,读者可以了解到基诺族古老的祭拜仪式;在《刺桐花开》里,读者可以感受到基诺族干栏式建筑的独到之处。《情满攸乐茶山》《石咀茶山》《绿帽山水库》《基诺扎吕村》等篇章从不同的方面将基诺族的生活习俗、特产饮食等娓娓道来。
历史上,基诺族很早就开始种植茶叶,基诺山(原名攸乐山)是普洱茶的古茶山之一。《情满攸乐茶山》描绘了当地茶树的分布、种植以及制茶、品茶等各个方面,展现了基诺族古老的茶艺传承。张杨满怀深情讲述了人与古茶树合而为一的感受:“攸乐茶山的轮廓流畅而优雅,那是大自然的杰作。远处看去,茶山一片苍翠,给人一种清新、舒适的感觉。我一次次去领悟和感受大山五彩缤纷的世界,再一次次陶醉于其中,无数座茶山等着我悠然深入内心去解读古茶树。”
基诺族的服饰独特且色彩鲜艳,有着“彩虹衣”的传说,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亲切地握手》一文中讲述了2018年秋天,张杨作为少数民族作家代表,受邀参加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的故事。当几内亚总统夫人杰内·孔戴看到张杨佩戴的基诺族披风式尖顶帽时,极为欣赏,认为颜色艳丽,图案极富特色,刺绣精美,民族风情浓郁。
在张杨笔下,基诺族美食更是丰富多样,令人垂涎。无论是美味可口的骨头糁、酸酸甜甜的橄榄果、诱人的腊肉、令作者心心念念的酸笋剁辣子鸡,还是源于自然的白参菌、火灰泡笋菜、山地黄瓜,每一道美食的背后,洋溢着的都是浓浓的乡情。
除了介绍基诺族社会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阿布基诺》还表达了对女性的赞美。在基诺族的传说中,创世祖先“阿嫫腰北”就是一位女性,她创造天地万物,给人类带来光明,传说蕴含着基诺族对女性伟大力量和优良品质的赞美。《阿布基诺》中刻画了很多能干的女性,如曼别村的党支部书记李云飞、村小组负责人郭安花等,她们在分工合作中带领全村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展现出新时代巾帼力量。而张杨身为基诺族女性的代表,对自身肩负的责任也有清晰的认识:“在传承基诺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女性的力量是坚韧且强大的。”
《阿布基诺》主要叙写基诺族的历史、文化及作家的个人体验,但又并非单纯地写基诺族,而是将基诺族文化的书写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中,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书写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赞歌。如在描写基诺族经济发展的时候,文中写道:“砂仁种植不仅改变了基诺族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而且惠及周边多个民族。”“砂仁经济不仅推进曼控山一带当地居民的经济发展,甚至带动整个基诺族乃至西双版纳及周边的州(市)及民族的共同发展。”在《大山深处呼喊》一文中,张杨则通过不同民族的群众互相借柴的细节,体现了各民族间的互帮互助。简洁而朴实的话语,将西南边陲各民族亲如一家、守望相助的情景刻画得生动感人。
对于生活在边疆地区的作家,如何以写作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重要课题。对此,张杨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作为一名少数民族作家,要基于对长期在民族地区生活的深切感悟,基于对这片土地上生活的各民族的生命形式、生存状态和精神性格的持久关怀,基于对各民族共同美好生活的愿景和希冀,让创作以赤子情怀和丰富多彩、生动曼妙的笔触书写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场景,以鲜活的交谈形式给各族读者以强烈代入感,生动展示我国各民族守望相助、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实力量。”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编辑:魏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