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舞争锋——文化共传承”活动收官晚会第二现场。
晚会舞台现场。 中央民族歌舞团供图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成为促进各族人民沟通交流、生产生活、获取信息的重要平台。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10.996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8.0%。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如何利用好互联网,发挥民族文艺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让互联网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大增量,已成为民族文艺院团的一项重要使命。
11月29日晚,由中央民族歌舞团联合抖音共同发起的“国舞争锋——文化共传承”活动收官晚会在中央民族歌舞团民族剧场举行。此场晚会既是“国舞争锋——文化共传承”活动的总结演出,也是中央民族歌舞团与抖音继续携手合作的序章。未来,双方将通过联合打造优质直播内容、共同培养优秀才艺主播等方式,发挥艺术院团的资源优势和抖音平台的传播优势,持续增强民族文艺作品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作为中央民族歌舞团与抖音携手打造的年度大型舞蹈活动,“国舞争锋——文化共传承”活动旨在通过直播等新媒体方式,挖掘、宣传和培养更多专业舞者、舞蹈爱好者成为优秀才艺主播,以创新形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活动自8月28日启动以来,在抖音平台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数千名中国舞主播参与海选。“国舞争锋”话题播放量超过3.8亿次,专场晚会在线曝光量突破1700万,观看人次达到386.1万。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以传承民族民间舞蹈为切入点,运用“互联网+”模式,将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流行元素巧妙结合,传承国舞风采,展现时代精神,成为在网络空间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分析来看,此次活动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精选传播角度,让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入更为自然。在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强化互联网思维,优化传播内容,创新传播形式,激发情感共鸣,正确引导舆论。此次中央民族歌舞团与抖音合作,通过分析平台数据,针对蒙古、藏、维吾尔、傣、朝鲜等各民族舞蹈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广受欢迎的特点,制定了结合热点、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形成合力的传播策略。直播打破线下舞台的时空壁垒,在为民族歌舞艺术开拓更大表演空间的同时,也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促进了文化普惠,润物无声地增进中华文化认同,助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二是厚植文化自信,让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表达更为饱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强调“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网络短视频日趋“泛娱乐化”的背景下,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网络文化成为坚定文化自信、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部分。优秀的文艺作品不仅表达了文化自信,也对净化网络生态、滋养网络空间有着积极作用。
“国舞争锋——文化共传承”活动由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王成刚、著名舞蹈家杨丽萍、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院长姜铁红担任发起人,新疆艺术剧院、内蒙古艺术团、德宏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延边歌舞团以及北京舞蹈学院的专家共同参与线上选拔。11月29日晚,入选主播与中央民族歌舞团的专业演员同台演出。收官晚会分为“览·山河”“纳·繁花”和“望·星月”三个舞剧篇章,采用“主舞台”加“第二现场”,以“舞剧+群访”的形式,通过导师与主播共同演绎“锦绣山河图”,层层递进讲述文化传承故事,带领观众与广大网友领略自然万象与人文景致,在广袤大地、灿烂文化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是突出“融”的导向,让网络空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绎更为生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国舞争锋——文化共传承”活动从一开始,就强调用融合的理念来彰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特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实现线上、线下之“融”。专业院团引领、网络主播参与、业内专家点评,让活动成为展示宣传民族文艺的重要平台。活动中,数千名抖音中国舞主播报名参与,通过五大舞种专场选拔,15位主播脱颖而出,“舞动中国红”等四个话题登上抖音热榜。二是实现艺术表达之“融”。活动收官晚会上,来自中央民族歌舞团的专业演员与抖音主播同台演出,使高雅艺术走进普通百姓,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观赏体验。专业院团的加入,也为主播们提供了更多学习交流的机会。三是实现底蕴气质之“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决定了网络文艺精品的气质特征,而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更容易引发观众和网友情感共鸣。活动晚会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精心设计的节目,将传统美学与现代网络时尚有机结合,引导观众沉浸于中华历史、山河、文化之美中,获得强烈的情感共鸣。
打破舞台边界,传承国舞气韵。在互联网时代,人们渴望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艺精品将会不断涌现,民族文艺院团在网络空间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道路也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歌舞团。本文是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课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舞台艺术展示研究”(项目编号:2023—GMI—002)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魏妙)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