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艺术精髓 创造崭新角色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郭玮 发布日期:2024-12-13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郭玮领衔主演的现代京剧《石评梅》剧照。 本人供图

  今年是京剧艺术大师、程派艺术创始人程砚秋先生诞辰120周年。作为北京京剧院“纪程”展演的重点剧目,由我主演的新编现代戏《石评梅》和程派经典剧目《锁麟囊》先后于11月和本月在上海宛平剧院、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这既是对程砚秋大师的深情致敬,也是在新时代对程派艺术传承、创新意旨的突出表达。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文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10年来,我见证了中国戏曲在总书记讲话精神指引下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戏曲工作者,要不断追求文艺的时代价值,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

  回顾自己三十多年来的艺术求索之路,对于坚持守正、努力创新,守住前辈开创的艺术精髓、创造符合时代风貌的崭新角色感受良多。

  我出生在北京的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戏迷,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从小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88年,上小学四年级的我在家人的鼓励下报考了北京市戏曲学校预科班,从此开始了学艺之路。在校期间,我有幸师从京剧教育家、程派传人李文敏老师。李老师以程派的科学方法指导教学,对我悉心传授、精雕细琢,为我日后的艺术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我还向李金鸿、佟熙英老师学习昆曲和刀马旦戏,为我的专业成长注入更多宝贵养分。

  1996年临近毕业时,我参加了学校的新编剧目《白蛇传奇》的排演,并担纲主演白娘子,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新戏创作实践。得益于在学校9年打下的扎实、全面的专业基础,我较为顺利地接受和适应了新角色的创作要求,圆满完成了对白娘子这一允文允武角色的新的塑造任务。彼时,《白蛇传奇》在长安大戏院连续上演300多场,得到了观众的好评,也使我迈出了在舞台上创新实践的第一步。

  1997年加入北京京剧院后,我在经常演出传统剧目的同时,又陆续参加了《铸剑情仇录》《乌龙院》《孔雀东南飞》《瘦马御史》《宰相刘罗锅》等多部新编剧目的创作排演,在传统戏与新编戏的双重磨练之下,我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对于京剧艺术继承发展的认识和理解也在不断加深。2011年,我与小生名家李宏图老师合作排演新编京剧《蝶海情》。在塑造剧中香凝这一角色时,我锐意突破传统的青衣形象,在保持程派声腔婉约韵味的基础上,又借鉴花旦的表演,融入昆曲的身段,使人物形象不仅更加丰满、生动,而且非常独特。这一系列的创新实践都获得了观众的热情关注和肯定。其间,我荣获“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并进入中国戏曲学院承办的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继续学习。

  深入挖掘并展现传统艺术的当代价值,一直是摆在京剧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程砚秋先生既是京剧艺术大师,也是戏曲革新的先驱者。程先生毕生追求的都是如何使艺术贴近时代发展、表现社会生活、讴歌高尚情操。因此,程派艺术也堪称具有社会关照意识和艺术创新精神的典范。新中国成立初期,程砚秋先生曾想编演现代戏《白毛女》,可惜没有实现。在程先生故去后,程派也有多出表现现代生活的新戏问世,并产生过一定的积极影响。

  现代京剧《石评梅》是2022年由北京京剧院为我量身打造的、充分展现程派艺术继承与创新精神的一部力作。该剧以我国近现代女作家、革命活动家石评梅的爱情选择为叙事,实则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后一代中国青年面临的信仰与主义的选择。在当时祖国满目疮痍的背景下,石评梅将个人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勇敢地追求理想与光明,她那典雅秀丽的外表下藏着一颗火热、坚贞、勇敢的心。

  这出《石评梅》是第一部塑造石评梅京剧艺术人物形象的作品,也是新时代程派现代剧目新作,它凝聚了我多年来对程派艺术的理解心得,更是一次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创新探索。创排期间,我通过研究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力求把角色“掰开揉碎”般吃透。随着对石评梅人物理解的不断加深和创作实践的不断开展,我也愈发认识到程派艺术扎根于社会和人民的表演理念、细腻的唱腔与人物特质的契合。在表演中,我注重将家国情怀融入人物塑造中,并以此为支点展现石评梅向死而生、浩气长存的信念与追求。

  此剧由著名戏曲音乐家朱绍玉先生担纲音乐、唱腔设计,充分利用【西皮二六】【流水】【慢板】等传统板式,通过行腔旋律的强弱变化,细腻表达了人物内心情感,部分选段采用“老腔新唱”的模式,为传统声腔注入现代元素。此外,该剧的新编唱腔还引入二重唱、三重唱及女生伴唱等多种形式,增强了音乐层次,深化了剧情的表现力,也丰富了观众的听觉体验。我多年的指导老师、对程派艺术素有研究,且得到白登云、赵荣琛先生亲授的王硕先生对我的唱腔创作和演唱也给予了悉心指导,确保唱腔质量再上层楼。

  此外,该剧选择旗袍作为石评梅的主要服装,如何使之与传统身法结合予以创新表现也成为编创中的一个挑战。众所周知,程派的水袖功独树一帜,水袖在程派表演中是人物心绪的外化呈现。那么,在旗袍没有水袖的情况下如何结合运用呢?经过认真思考和反复尝试后,我们决定充分利用胸前的长围巾来化用水袖表演,创造出带有程派风格的新编身段。如此一来,既符合剧情的时代背景,又增强了服饰的美观性,还成功表达了人物情感。在“殇情”一场中,当闻知爱人病讯,石评梅的围巾化作水袖一般玄妙翻飞,内心情感得到了艺术化的生动诠释。

  《石评梅》在公演后得到了业内外的一致好评,精彩唱段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产生了较好的艺术影响。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创作更多以人民为中心的优秀京剧作品,为让传统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的生命力,让更多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系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

(编辑:魏妙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中华建筑文化
  • 美丽家园
  • 荷花绽泉城  民舞谱华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