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把龙门石窟交流融合的历史讲给更多人听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模范风采录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发布日期:2024-12-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马丁,男,回族,河南洛阳人,现为洛阳龙门石窟景区讲解员。从业14年特别是近年来,马丁积极学习研究河洛文化,从中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带领游客在行走洛阳中触摸历史、感知文明、凝聚人心,并通过编著书籍、综艺节目宣讲、网络直播等形式,积极参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9月,马丁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马丁给游客讲解。     马丁 供图

  “讲解不是简单的搬运,而是以历史为镜,以现实为尺,实现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融合、升华,是在不断的输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我成长的过程。”今年38岁的马丁,在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景区担任讲解员已经14年,对讲解工作有独到的体会。他希望他的讲解可以让各族群众“在旅游的过程中读懂历史,感知文明”。

  最初踏入讲解员行列时,学理科出身的马丁可谓是个“外行人”。“但我从小就对文史知识感兴趣,更对家乡洛阳怀有深厚情感。”马丁说,龙门石窟不仅是石刻艺术的宝库,更是中华各民族千百年来交流融合的缩影。入职后,他总担心自己不够专业,或被游客问住,这份担忧成为他不断学习与探索的动力,驱使他持续深耕,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14年来,马丁跑遍了洛阳周边的14处石窟群,将洛阳龙门2345个石窟、近11万尊造像、2800多块题记碑刻熟记于心,对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交融历史如数家珍。

  通过对比龙门石窟与云冈石窟的风格、装饰等差异,马丁深挖石窟背后的历史,研究、阐释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对民族融合的促进作用,参与编著《伴游中国石窟——洛阳龙门》《龙门旧影》等书籍。

  “要讲好龙门石窟故事,不能只讲龙门石窟。”怀着这样的信念,马丁对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也进行研究,多次赴敦煌研究院、北京故宫等地交流学习。“每一次探访与交流,都让我对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马丁说。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择一事,终一生”的精神深深感动着马丁,更加坚定了他扎根石窟、坚守讲解一线的决心。“讲解不是单纯的谋生手段,而是对文化传承的坚守。”马丁说,“希望通过讲解,让各族游客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河洛文化的精神内涵。”

  长期在景区里顶着太阳讲解,让马丁从“白面书生”蜕变成了“黝黑汉子”,工作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针对专家学者、党政干部、研学学生、普通游客,他编撰了4套讲解词,方便不同群体深刻理解龙门石窟的文化内涵。

  在龙门石窟主要景点的讲解中,他多方收集资料,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晦涩难懂的历史文物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风趣的故事。他还在手机里存储了大量图片、视频资料,让游客可以直观感受不同历史时期石窟的发展变化。

  例如,在讲解宾阳中洞主佛时,马丁通过图片对比,展示了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对石窟造像艺术、服饰的影响,让游客切身感受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讲得深、解得透、接地气”,是游客们对他的一致评价。

  2021年6月,著名学者余秋雨在听了马丁的两次讲解后,邀请他在卢舍那大佛前朗诵台湾诗人余光中的长诗《卢舍那》,此情此景,让在场的嘉宾游客为之动容。

  这次经历让马丁认识到,中华诗词是连接海内外中华儿女情感的桥梁。此后接待海内外游学团体时,他都会主动将诗词文化巧妙融入讲解中。远眺香山寺时的“嵩烟半卷青绡幕,伊浪平铺绿绮衾”,泛舟伊水时的“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身临白园时的“此是白家翁,闭门终老处”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海内外中华儿女增强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

  马丁在实践中体会到,对于龙门石窟宝贵的文化遗产,个人把它认识清楚、把它的价值挖掘出来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更艰巨的任务是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并爱上中华文化。“要借助线上平台,让传统文化以更富有吸引力的方式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马丁说。

  今年4月,马丁在直播节目中和网络名人董宇辉畅谈龙门历史文化,直播间实时观看人数超过30万,冲上当天热搜。5月,马丁开通抖音直播,仅“夜游龙门”1.5小时的直播就吸引了10.3万名观众在线观看,单场次点赞量突破500万。

  马丁还先后受邀参加央视《传奇中国节》《开门大吉》和爱奇艺《登场了洛阳》等节目录制,把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进行具象化、系统化展示,助推网络空间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能量。

  在做好游客讲解工作的基础上,马丁主动“走出去”,作为龙门石窟志愿者宣讲团的骨干讲师,先后到党政机关、高校、乡镇街道和社区以及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等宣讲龙门文化100余场(次),受众5000多人(次)。

  龙门石窟的每一尊佛像、每一条题记,都是中华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交流融合、相互学习的印记。“我将继续深入挖掘龙门石窟中蕴含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和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将这份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下去。”马丁说。

  (本文由记者郑涵月整理)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