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象山区因漓江象鼻山而得名,汉、壮、苗、瑶等30多个民族约29万人在此互嵌融居、共建家园。象山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持续打造“象山圆月”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品牌,凝聚各族干部群众力量,共建共享“五个家园”。今年9月,象山区人民政府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象山区委宣传部、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举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南溪山樱花季”文艺演出活动现场。 象山区人民政府供图
今年9月,广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现场推进会在桂林市召开。现场观摩环节,与会人员走进象山区翠竹小学。操场上,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练习抛绣球;绿荫处,学生们正进行香囊制作、剪纸、绘制团扇等……
翠竹小学将竹竿舞、背篓绣球等民族传统游戏引进课堂,并开设了艺术欣赏课;每年“三月三”,举行长桌宴、唱山歌等民俗活动;春节写春联、剪窗花,端午节包粽子,中秋节做月饼……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课程和校园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地浸润着孩子们的心灵。
这是象山区持续打造“象山圆月”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品牌,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象山区人民政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主线、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
2021年,甑皮岩史前人类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成为中国向全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万年智慧”的历史文化名片。象山区立足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串联起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资源,深入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建成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11处。各社区、各级各类学校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让各族群众充分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以文化为纽带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象山区立足文化传统、地域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高位推动共同富裕幸福家园建设,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全区财政民生支出占比85%以上。其中,象山景区品牌效应强劲辐射,全区年接待游客达1020万余人次,成为展示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窗口。
顺应人口大流动大融居趋势,象山区持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实现各族群众“同城同待遇”,各民族流动人口的融入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外地人深有感触地说:“中华民族一家亲,祖国处处是家园。象山区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2001年,热合曼带着妻儿从新疆来象山区创业。从最初在火车站附近摆地摊卖烧烤,到现在开起美食城,他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努力奋斗,事业蒸蒸日上。如今,他买了房、添了车,全家户口也迁到了象山,成为了真正的象山人。他逢人就讲:“共产党好,象山区‘亚克西’!”
像热合曼这样实现“安居+乐业”的“新象山人”还有许多。象山区政府不断健全城区、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管理服务机构,为各族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着力打造“帮帮亲”志愿服务品牌,形成各族群众“你有困难我来帮、你有需要我伸手”的浓厚氛围,“帮帮亲”成就了“一家亲”。深入开展“红石榴”社区创建,使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中,共同建设守望相助和谐家园。 万霞是一名来自湖南省的土家族姑娘,十多年前来到象山区,如今已成长为融入象山、服务象山的社区书记、“小巷总理”。“我热爱这座城市。希望通过服务社区各族居民,影响带动居民争创‘红石榴家庭’,以实际行动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万霞说。
为建设宜居康寿美丽家园,象山区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实施漓江入河排污口、西干渠和瓦窑河专项清淤截污整治工程,排查整治城市地下管网57公里,漓江干支流水质常年达到Ⅱ类标准。组建“漓江保护志愿者联盟”,将保护好漓江、保护好桂林山水转化为全区各族群众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内容。象山区坚持以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法治方式,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推动共建社会稳定平安家园。创新“民族团结+多方联动”化解矛盾纠纷模式,成立桂林市首家“石榴籽”调解工作室,为各族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深入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各族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逐年提升。
(本文由记者孙文振整理)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