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石板路干净整洁,一间间木屋被青山绿树环绕。
“观众朋友们好,今天给大家介绍下我们石阡的特产——黄水粑。它由十几道工序手工制作,味道香甜,喜欢的朋友可以拍一单试试……”村里一家小院内,“黔乡姊妹”团队的主播“二姐”谭丽正在直播,向全国网友推荐家乡特产。
“乡亲们家最寻常的冷粑粑,如今已成为网络平台的热销货,有很多顾客下单,回头客也挺多的。”谭丽说。
2021年,石阡县组建“黔乡姊妹”直播团队,成员均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村民,由谭丽担当主播。借助网络平台,石阡县的土特产走出大山,走向千家万户,网络主播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一股新兴力量。
依托旅游,走上致富之路
谭丽的老家在佛顶山村尧上村民小组,这是一个位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顶山脚下的小村庄。良好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和丰富的仡佬族民俗文化,为村里发展旅游业创造了优厚的条件。
石阡县坪山乡佛顶山村尧上村民小组全景。 翁俊华摄
2002年,石阡县委、县政府将尧上村民小组作为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山村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04年春节,外出务工的谭丽回到家,看到村子依托旅游发生了巨大变化,决定留在家乡创业。她向父母学习当地特色美食黄水粑、神仙豆腐的制作技术,自做自卖,吃起了“旅游饭”。
2013年,谭丽用积蓄开了一家餐馆,由于经营诚信、服务良好,餐馆规模不断扩大。到了节假日,不少村民到餐馆上班,成了有固定收入的“工薪族”。
随着用餐游客越来越多,购买农特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谭丽在自家餐馆里装上一排货架,专门摆放农特产品。货架上有自家的黄水粑和神仙豆腐,也有乡亲们从山上采来的野生香菇、猕猴桃、板栗等山货,以及农户自家生产的土鸡蛋、茶叶、糯米等土特产。山村的资源变成了实打实的经济收入。
小试牛刀,在挫折中迎来曙光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乱了乡村旅游的脚步,佛顶山的山野货、土特产也因此失去了销路。
佛顶山村党支部书记黄秀金找谭丽商量:“我看现在有很多人在网上宣传家乡的农特产品,你平时经常看短视频,要不试试在网上宣传村里的黄水粑?”谭丽听了,有些心动,尝试着注册了个人账号“谭丽”,把自家的黄水粑放在网上宣传,但收效不佳。
“百村行”直播现场,谭丽推介农特产品。
2021年国庆节期间,石阡县融媒体中心到佛顶山村拍摄节目,黄秀金推荐谭丽去试镜。面对镜头,她落落大方,表达流畅,得到了编导的赞赏。聊天时,编导得知谭丽对短视频平台比较熟悉,还当过主播,于是萌生了一个想法——把县里有主播经验的村民聚在一起,组建一个直播团队。
经过一番努力,2021年底,石阡县“黔乡姊妹”账号正式在抖音平台上线,谭丽担当主播。
“刚开始,‘黔乡姊妹’涨粉很慢,带货效果也并不好。这样持续了近一年,大家想过放弃,但又觉得放弃可惜,就咬牙坚持下来。”谭丽说。
2022年8月,在坪山乡党委、政府的组织下,“黔乡姊妹”到脆红李果园开展首场公益活动“助农首播,我为父老乡亲拼一单!”没想到直播效果出奇地好,短短两个小时就销售脆红李1000余箱、达5000多斤。
网友评价:“政府搭台、当地主播带货,不仅公信力强,商品质量有保障,价格还优惠……”网友的留言给谭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增添了她的信心和决心。
2023年3月4日,谭丽带着3000多个黄水粑到思南县瓮溪镇赶集,以此为内容做了一条短视频,展现乡镇集市的热闹场景和风土人情。视频一经发布便登上热门,累计获得41万点赞,黄水粑订单也开始暴涨,达3600余个,销售黄水粑10万余个。“那段时间每天涨粉好几万,团队迎来了希望曙光。”谭丽说。
让更多人享受数字红利
意识到网友更喜欢真实的现场,谭丽决定,把直播间搬到村里黄水粑的生产车间。
谭丽(中)与当地群众一起制作黄水粑。
“黄水粑是石阡仡佬族群众喜爱的传统食品,在佛顶山村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制作。将糯米拌以红糖揉成手掌大的圆团,再以粽叶包裹,用稻草捆扎,而后蒸煮出炉。”一部智能手机、一台补光灯,谭丽在直播间热情地向粉丝分享家乡的特色美食美景。
“黔乡姊妹”团队的名气打响后,黄水粑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解决产量的问题,佛顶山村把村里闲置的楼房改为厂房,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67万元资金买设备、建冷库,做大黄水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黔乡姊妹’负责销售,我们负责生产,目前运营效果很不错。”黄秀金说,车间现在每天可产黄水粑1万个,通过“线上+线下”模式销售,每年产值可达200多万元,有效带动40余人就近就业。
“得益于短视频宣传,疫情后,尧上村又恢复了人气。”谭丽说,“不少外地游客在县城游玩后,喜欢到村里的农家乐吃饭,顺带买一些农特产品。”
近年来,石阡县大力开展“电商兴农”活动,以数字化电商新模式赋能乡村振兴,带动乡村经济、文化、旅游、体育等多元发展,让更多人享受到“数字红利”。2024年9月3日,由石阡县工业和商务局、农业农村局推动的“村播基地”在佛顶山村成立。
“村播基地是一个集直播、短视频、带货、培训、孵化达人、孵化团队、孵化账号为一体的实践平台,通过直播带货助力黔货出山。”谭丽介绍。
如今,“黔乡姊妹”抖音账号粉丝已突破110万,获赞1400多万。同时,团队还与“石阡在线”等多家传媒企业合作,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积极助农增收。2024年,仅石阡黄水粑、土鸡蛋等农特产品的销售额就达450余万元。
“农特产品卖不出去,找谭丽!”在石阡,这句话已成为当地群众对谭丽最高评价。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供图)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