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促进文化交流、丰富活动载体、推动社区共建、加大就业扶持等方面着力,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铸魂,凝聚民族团结共识。酒泉市深入挖掘敦煌文化、航天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将这些文化元素巧妙融入“飞天红石榴”品牌建设。全市精心打造28处民族团结主题公园与文化长廊,开行32辆“民族团结号”公交车,将其打造成传播中华文化、弘扬民族团结精神的重要阵地,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入人心。
活动搭桥,丰富交往交流载体。酒泉市通过举办丝绸之路文化博览会、那达慕大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累计开展文化交流活动60余场,为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展示的舞台,吸引各族群众广泛参与,让各族群众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社区共建,深耕互嵌融合厚土。在敦煌市、肃州区开展互嵌式发展试点工作,在学校推动各族学生混班混宿,引导各族青少年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南苑社区成功打造“飞天红石榴”街区,举办睦邻文化节、青少年才艺展等活动,为各族群众搭建起沟通交流的桥梁,引导各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
就业扶持,铺就共同富裕道路。酒泉市积极开展“春风送岗”“直播带岗”等就业服务行动,累计提供3.6万个就业岗位。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民族地区劳动力进行就业技能培训,助力各族群众提高收入水平,为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奠定坚实基础。
(酒泉市民宗委供稿)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