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菜市场发现了新物种 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发表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发布日期:2025-03-06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山柰菖蒲植物形态图。

  经过形态特征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龙春林团队在我国西南地区发现菖蒲属植物新物种——山柰(nài)菖蒲。

  该成果近日在国际期刊《植物纲要》上发表。有趣的是,该物种是团队学生在逛菜市场时发现的。

  “一次在贵州黔东南地区的菜市场调研时,我跟随导师发现了一种和金钱蒲形态相似的民间香料,当地人叫它‘shan nai’。它一般会种植在房前屋后,便于采摘,能散发出一股茴香气味,而且非常浓烈。”团队博士生程卓说。

  “在此之前,‘shan nai’的身份一直是个谜。菖蒲属是单子叶植物最基部的类群,因为是单属成科并成目,也被称作是‘最孤立的属’之一。我国此前被接受的菖蒲属植物只有两个种,而‘shan nai’的物种身份一直悬而未决。”程卓回忆道。

  团队把“shan nai”带回实验室后,采用代谢组学和基因测序技术等多学科手段,找出了其作为新物种的一系列证据。

  程卓介绍,团队观察它的微观形态,发现果实有明显的背缝线,并且叶柄基部呈紫色,苞片也比花序长很多。这些都和此前发现的物种不同。综合其外形、气味以及系统发育等方面的证据,团队最终证实,“shan nai”是一种菖蒲属植物新种,并根据当地的叫法将其命名为——山柰菖蒲。

  山柰菖蒲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民间物种”。因具有独特的茴香气味,它被作为调料高频出现在我国西南地区各民族的日常菜肴中。对山柰菖蒲这个新物种的发现和确认,也是对该民间香料植物的一次“正名”,有利于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其科学研究价值并开发利用。

  为何世代食用的植物还能算是新物种?

  “‘新物种’是指‘在科学上首次发现并描述命名的物种’,就是说它在此前从未被科学认知、在学术界并未作为独立物种描述命名、没有被合格发表。因此,即使人们见过它,或经常用到它,只要它‘与众不同’、没有按科学家们遵循的《国际植物命名法规》正式发表,就不影响它成为新物种。”龙春林解释说,其实像山柰菖蒲这类“熟悉的陌生者”还不少,我们经常食用的黑木耳和金针菇也是近年来发表的新物种。

  在这次科研之旅中,团队学生在龙春林的带领下,采用基因组测序技术等多学科手段进行研究,从实验设计到数据分析,大家收获良多。本科生余念婷从对人文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知之甚少,到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反复实验分析,“逐渐理解了民间生物知识对林奈分类学的独特意义”,还和团队一起从山柰菖蒲的外形、气味、化学物质以及基因序列等多个方面深入研究,不断试验、求证。

  刘心雨作为学校创新训练项目“基于代谢组学和药理学探究菖蒲植物活性差异”的组长,参与了对菖蒲属的样本材料进行整理与论文的初稿撰写。“很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把专业知识和田野实践及学术研究相结合,更感谢老师和团队成员在这个过程中的关心与帮助。”刘心雨说。

  通过调研,研究团队发现民间使用的山柰菖蒲多靠自己栽培,野生种群分布较少。龙春林教授团队呼吁,应积极采取栖息地保护等有针对性的策略,加强该物种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来源:中央民族大学龙春林团队)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