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贵州、云南考察,察民情、听民意、汇民智,殷殷关怀温暖人心,谆谆嘱托催人奋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后首次到地方考察,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各族群众的深情牵挂,对民族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民族地区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激励各族干部群众在新征程上奋勇前行。
党心连着民心,上下同欲者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十次深入民族地区考察,牵挂的始终是各族群众日子过得好不好,反复强调“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族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真正实现了脱贫、全面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没有少。在贵州肇兴侗寨,一首《侗歌声声唱给党》,唱出了各族群众对人民领袖的忠诚拥护和衷心爱戴,也唱出了新征程上继续跟党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是必然要求。近年来,民族地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取得显著成效。从苗乡侗寨“村BA”“村超”“村T”持续火爆,到体验“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去阿勒泰“寻找诗和远方”,再到游客争相打卡雪域“桃花源”……不少群众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下一步,民族地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部署,主动融入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找准定位,发挥美丽风光、特色文化等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同步实现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民族地区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文化保护传承的关系,系统性保护好民族特色村寨、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以及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旧址。既要保护好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也要传承好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增强中华文化认同为目标,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发挥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的积极作用,让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地区要紧扣主线,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保护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加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切实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固,凝心聚力把乡村振兴做得更好,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得更好。
人勤春来早,奋斗正当时。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沿着总书记指引的前进方向,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开拓创新、实干笃行,稳中求进、善作善成,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展现新风采。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