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净法师:中马文化交流的先行者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周玉茹 发布日期:2025-04-18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4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赴吉隆坡对马来西亚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在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星报》《阳光日报》发表了题为《让中马友谊之船驶向更加美好的未来》的署名文章。习近平主席在文中指出:“中国同马来西亚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邻邦。海上丝绸之路见证了两国跨越千年的友好交往,‘切水不断’的世代情谊随着历史演进愈益深厚。1300多年前,中国唐代义净法师渡海求法途经马来半岛,首次用文字记载下古吉打王国历史。”

  习近平主席提到的义净法师,是首位到达马来半岛的中国僧人,是中马文化交流的重要先行者。

  义净(635年-713年),唐初齐州(今山东济南)人,俗姓张,字文明,17岁时因仰慕法显和玄奘之西行求法壮举而立下西行壮志。唐咸亨二年(671年),义净经广州搭乘商船出发,取道海路,于咸亨三年(672年)五六月间到达马来半岛南端的末罗瑜国。之后由末罗瑜再经羯荼国,到达裸人国,西北行半个月后在印度东南部的耽摩栗底登岸,开始了他的印度留学之旅。

  义净在印度留学十余年,返程后又至苏门答腊游学7年,先后游历30余国。武周证圣元年(695年),义净携梵本典籍等回到祖国,武则天携百官亲至洛阳上东门外迎接,敕住佛授记寺。至此,义净开始他回国后的译述事业。从神龙二年(706年)开始,义净随唐中宗回到长安,入住中宗专门为他特建的大荐福寺“翻经院”,在此译经著述讲学,直至先天二年(713年)圆寂。

  在佛教史上,义净与东晋的法显和唐代的玄奘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求法高僧”,又与鸠摩罗什、不空和玄奘一起并称为“四大译经家”,被誉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先驱者之一。义净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4卷、《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2卷。在这两部著作中,他记录了自己20余年的求法历程,对所经东南亚各国和印度的经济、社会、文化、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都有详细介绍,还记录了早期中国与南海一带国家的商业和贸易往来。义净的文字不仅记录了千年前中马交流的辉煌历史,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证据,也为马来西亚学者研究古代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义净往返途中两次抵达“羯荼”,即当时的古吉打王国,如今的马来西亚吉打州,位于马来半岛西海岸。他在羯荼玛末河入海口,见到商人将铁和其他货物从外国商船上搬运到小船上,再经玛末河往羯荼内陆驶进,和当地人以物物交换进行贸易。2024年5月,马来西亚考古工作者在义净走过的吉打州布秧谷地区进行发掘,惊喜地发现了佛像、寺庙建筑和炼铁遗址等历史遗存,这一发现和义净著作中的记载十分吻合。

  2024年7月,由马来西亚国家团结部主办的 “义净国际大会”在吉隆坡召开,来自北京、西安、济南等地的中国专家学者和马来西亚各界人士500余人济济一堂,隆重庆祝中国同马来西亚建交50周年暨“中马友好年”,致敬中马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义净法师。

  义净也是首位用文字记载马来半岛的历史人物。他的记载,将马来半岛的历史从14世纪的马六甲王朝提前到公元7世纪,足足早了约700年。义净的文字已成为马来西亚人民追寻本国历史的重要证据。在马来西亚吉打州博物馆的建馆史上,写着一句话:“没有义净的记录,就没有古吉打王国的历史”,充分体现了义净在马来西亚重要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强调:“抚今追昔,中马双方要共同努力,让这艘从历史长河中驶来的友谊之船再添动力、行稳致远……‘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两国共同的谚语,道出了中马命运共同体的真谛。”义净法师,不仅用文字为马来西亚人民留下了重建国家历史的重要证据,他的精神遗产更成为今日中马两国友好往来的纽带。义净的行迹和著述,铸就了两国人民心中一千多年友好交往的丰碑。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山东济南长清义净寺义净法师塑像。韩铮摄

(编辑:吴艳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纪念中韩建交30周年,巩固加深“黄金纽带”友好关系
  • 宗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代表人物
  •  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宗教领袖对话”分论坛举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