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壮阔画卷中,海南民族地区正以独特的生态底色、文化亮色和发展成色,勾勒出一幅多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绚丽图景。
近年来,海南省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充分发挥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少数民族发展任务)(以下简称“少数民族发展资金”)“融”的导向,推动民族地区在产业振兴、生态宜居、文化赋能等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为自贸港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机制激发产业动能
走进儋州市南丰镇沉香产业园,郁郁葱葱的沉香树遍布山林。工人们在园区里忙碌,手持工具为沉香树收香。
儋州市南丰镇村民领取奇楠沉香苗。
南丰镇油文村村民林日忠在沉香产业园务工,负责沉香打孔造香、修剪枝条的工作,每月收入超过5000元。“我还种植了1500株奇楠沉香苗,预计今年结香,纯收入将超过225万元。”林日忠说。这份工作不仅让他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也让他的“钱袋子”鼓了起来。
近年来,儋州市南丰镇整合包括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在内的多渠道资金,投入南丰沉香产业小镇建设,针对不同农户需求,构建了小户型、示范型、基地型等多种合作方式,通过免费提供沉香树苗、与合作社签订供苗协议等措施,建立“企业+订单+合作社+保护价+技术指导”的沉香产业带动机制,辐射带动油文村、油麻村等村民积极参与沉香种植,吸纳当地人员务工超过2万人次,务工收入达900多万元。
目前,全镇种植奇楠沉香30多万株,开发沉香精油、奇楠线香等沉香衍生产品50多种,实现销售门店线上线下全覆盖,形成了育苗、种植、研发、制造、销售为一体的沉香全产业布局。
同时,当地深挖沉香文化及其发展历程,通过产品推介、专属认种等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沉香种植园区打造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与当地沉香企业联名举办大地欢歌乡村文化活动年暨第一届“民族团结杯(沉香杯)”篮球赛,有效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立足生态厚植发展底色
乙巳蛇年正月初七,五指山市南水公路上,前往水满乡的车辆川流不息。沿路一座座民族特色村寨,如一幅幅水墨画。
走进水满乡毛纳村竹屋广场的环形剧场内,一场特色文化情景剧《奇遇·五指山》正在上演。绚丽的舞台特效、灵动的演员身姿,引得观众连连叫好。这部取材自水满乡的实景演出,春节假期每天都有固定场次表演。据了解,这是今年毛纳村新打造的旅游产品。
毛纳村村民在黎锦店里聊天。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摄
观众席上,江苏游客吴相瑢看得津津有味。她说:“毛纳村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节目带着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五指山。”
竹屋广场外,黎族打柴舞体验点燃了节日的氛围,这是海南代表性非遗项目之一。来到毛纳村的游客在现场欢快氛围的影响下,纷纷加入舞蹈中,沉浸式体验黎族的文化魅力。
毛纳村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围绕“小而美、美而精”的发展定位,做细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毛纳村统筹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产业扶持资金,因地制宜发展益智、石斛等林下经济,形成以茶叶为主导、多种种养产业相协同的农业产业体系。村里每年茶青收入超过1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
毛纳村生机勃勃的发展景象,是五指山市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作用,促进各民族共创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缩影。
近年来,五指山市以和美村寨建设为抓手,盘活村内闲置资源,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建成具备茶叶采摘和旅游观光功能的现代茶园以及五色稻田等旅游打卡点,推出田园实景剧场、黎族苗族本土文化表演等旅游精品套餐,2023年至2024年旅游收入突破2000万元。
凝聚民心拓宽增收渠道
走进东方市大田镇乐妹村,家家户户墙上画的是兰花,农户庭院里种的是兰花,房前屋后摆放的也是兰花,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展现在眼前。
乐妹村兰花产业园内兰花竞相绽放。
兰花绽放,扮靓村民幸福底色。
说起乐妹村的兰花,村民文星花有话说:“村里发展兰花产业后,带动我们全家脱贫致富,托起了我们家的小康梦。”
2015年,海南大学定点帮扶乐妹村,充分发挥智力支持优势,利用少数民族发展资金等打造“一村一品”的特色兰花产业。海南大学派驻乐妹村第一书记刘德兵介绍说,乐妹村兰花产业连续6年实现盈利,累计销售收入1500多万元,村集体分红累计达237.5万元,带动农户务工2万多人次,增收劳务费221万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务工收入、村集体分红“双丰收”。
小小兰花在乐妹村扎下了根。依托兰花经济这个主导产业,乐妹村同时盘活闲置资产,改造成黎锦黎陶技艺研学馆、农家乐等,带动周边村庄修建民宿,逐步实现兰花种植、文旅融合、研学培训、餐饮住宿等多种产业发展。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近2.4万元。
乐妹村将乡风文明、人居环境、参与生产等乡村治理,与村集体经济收益分红结合起来,常态化开展“七个倡导”活动,探索推行积分制乡村治理新模式,推动村域环境由“脏”变“美”、乡村治理由“乱”到“治”,村民幸福感不断提升。
“十四五”以来,海南省以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为着力点,重点支持民族地区发展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建设和美村寨等,共实施591个项目;同时将增进共同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效纳入省级资金绩效考核,加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做到“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引导各族群众在实现乡村振兴进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海南省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南将坚持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少数民族发展资金使用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让海南各族群众共享自贸港发展成果,扎实推动各民族共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讲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海南故事,绘就自贸港建设同心圆。
(本文配图除署名外由海南省民委提供)
(编辑:马永)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