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铸牢”教育阵地、促进“三交”平台——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文博场馆、研学基地)扫描丨榜样的力量
来源: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 孙文振 发布日期:2025-04-22浏览(10)人次 投稿收藏

 

  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不断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在国家民委命名的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中,有多个纪念馆、博物馆、实践中心、研学基地等,充分发挥人文熏陶、政策宣传、社会教育功能作用,打造“铸牢”的教育阵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

  感受历史温度,增强文化自信

  商代青铜提梁鸱鸮卣、战国陶盖铜壶、秦铜鼎、睡虎地秦简、西汉玉璧……在湖北省孝感市博物馆,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历史的温度,散发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近年来,孝感市博物馆立足丰富馆藏、解读文物密码,不断创新举措、深化内涵,充分利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青少年研学等契机,通过“文艺表演+现场游戏+互动体验”等线下形式,以及“云看展”“云课堂”“云直播”等线上平台,让文物真正“活”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观众心灵。

  “我们创新推进‘孝礼雅塾’‘铸牢’品牌建设,成功举办文化教育活动80余场次,该品牌连续两年入选湖北省青少年优秀教育项目。”孝感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博物馆不仅成为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殿堂,也成为“铸牢”的重要宣传阵地、实践基地。

  “打卡麦积山石窟、探游伏羲庙、参观天水市博物馆,不仅能看到历史遗珍,还能互动体验,让人印象深刻!”走进甘肃省天水市博物馆,参与“遇见东方微笑·畅游如意甘肃”创作宣传活动的网络达人,正在分享对天水这座丝路重镇、文明古城的初印象。

  2024年,天水市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137万人次,同比增长85%,首次跻身全国百万级博物馆景区行列。作为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的重要载体,该馆依托馆藏的4万余件文物,正经历活化转型:建成了西北首个文物全息剧场,通过“5G+AR”技术重现8000年前大地湾先民的生活场景;在蚂蚁链发布数字藏品《秦公簋》,首发即售罄……

  “我们利用数字技术打造文物墙,游客可通过虚拟触摸屏与3D文物互动;正在打造‘可带走的博物馆’,让游客在离馆后仍能通过数字‘分身’持续近距离欣赏文物。”天水市博物馆馆长刘玉璞说,当游客在博物馆虚拟触摸屏前与彩陶纹饰互动时,他们不仅听到千年文明的回响,更触摸着一座城市文旅转型的强劲脉搏。

  4月1日,天水市博物馆与天水市文化馆通过馆际交流,在天水市纪信祠开展文化宣教活动。讲解员通过流动展板,向观众介绍伏羲文化、天水民俗和新时代发展成就,增强各族群众文化自信。

  从玻璃展柜里的静态陈列到多方联动奉上的文化盛宴,从虚拟触摸屏与3D文物的互动到深入基层的文化宣教,天水市博物馆正用“活”起来的文物与历史,书写着新时代的“陇上江南赋”。

  参观者走进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 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摄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组织志愿者宣讲团走进校园,通过沉浸式宣讲红色故事、朗诵抗战诗歌,让红色教育从书本走向现实,在青少年心中播下理想信念的种子;线上播放抗战云课堂《虎胆英雄——彭雪枫》,官网开设“清明节的铭记”专栏、官微设H5互动页面,引导网友通过献花、寄语等方式进行“云祭奠”……

  今年清明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以下简称“抗战馆”)创新推出“线上+线下”的“双线记忆”传承行动,构筑起青少年与抗战精神的跨时空对话桥梁。

  走进抗战馆,抗日英烈佟麟阁使用过的字帖和砚台,海南黎族群众英勇杀敌、藏族同胞捐献羊毛、新疆各族群众捐献战斗机支援抗战的照片,接连映入参观者的眼帘。讲解员讲述的各民族抗日英烈的故事,更是让人泪目:

  满族飞行员阎海文座机被击中,跳伞降落后被敌人包围,他击毙日军3人,在“中国无被俘空军”的呐喊中,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戕殉国,年仅21岁;

  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的母亲被日本侵略者抓走,马母宁死不屈,拒不给儿写劝降信,绝食七日,壮烈殉国;

  ……

  “抗战时期,各族人民在共御外侮的过程中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抗战馆馆长罗存康说,自2022年入选首批北京市“铸牢”教育实践基地以来,抗战馆着重挖掘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抗日的历史,如东北抗日义勇军中的满族抗日英烈邓铁梅的故事,云南各族人民参与修建滇缅公路、大青山抗日根据地团结蒙汉人民联合抗日、创办延安民族学院的史料等,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近年来,到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的人逐年增多,有参加主题党日活动的党员、干部,有参与红色研学活动的青少年,也有自发前来接受精神洗礼和熏陶的全国各地游客。

  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是我国第一座工人纪念馆,始建于1971年,新馆于2006年9月26日正式开馆,是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该纪念馆注重深度挖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内涵,赓续精神血脉,引导各族群众“身像铁人心向党,高举旗帜当标杆”。

  依托重要节点,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扩大“红色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覆盖面、提升影响力——

  2023年是铁人王进喜100周年诞辰。这一年,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参观人数突破15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大庆市通过设立“铁人纪念日”、树立“铁人纪念碑”、与铁人“对话”等活动缅怀和纪念王进喜,讲好红色故事,传递时代强音。

  2024年是大庆精神提出60周年,纪念馆创新推出《文物明星那些事儿》《纪念铁人王进喜100周年诞辰专项藏品征集成果特展》等,优化石油展厅数字化建设,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见证之物走进大众视野,让文物藏品“亮”出来、“活”起来”,引导各族群众传承红色基因,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奋进力量。

  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增进“五个认同”

  2024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实践基地在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正式揭牌成立。一年多来,该基地以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大会”旧址、乌兰夫办公旧址、中国共产党内蒙古工作委员会办公旧址等“一馆三址”为载体,通过打造“小石榴籽1+N”品牌项目,开展“小石榴籽一家亲”“石榴籽同心筑梦”等研学、展览、宣讲等一系列活动。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实践中心(以下简称“实践中心”)联合部分盟市团委,共同指导成立了一批教育实践基地,面向青少年开展“铸牢”教育,引导青少年铸牢中国心、中华魂,促进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

  实践中心多措并举,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进基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调研组、民族团结宣讲“轻骑兵”等形式深入基层,开展“石榴花开 情暖童心”关爱少年儿童主题活动、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宣讲活动等,传递党的声音和领袖关怀,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

  “民族团结宣讲‘轻骑兵’并非只针对少年儿童宣讲,还面向学校教师、机关干部、企业青年等群体宣讲。他们活跃在基层中小学校、边疆哨所、草原深处、企业工矿……”实践中心负责人介绍,“轻骑兵”面向不同群体开展分众化、互动式宣讲,将“大道理”转化成“小故事”,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入人心。

  剪纸、折纸、做香包……在浙江省金华市“八婺石榴红”“铸牢”研学基地,前来参观、研学的人络绎不绝。“这里宣传方式通俗易懂,还有各种互动小游戏,让民族团结知识入耳又入心!”带学生来基地研学的杨老师说。

  “八婺石榴红”研学基地建成于2022年,是浙江首个“铸牢”研学基地,以“之江同心·八婺石榴红”公园为主体,“铸牢”展示馆、石榴红“悦”读吧、民俗非遗体验馆、沉浸式数字体验馆配套形成“一园四馆”,让“铸牢”教育“实起来”“火起来”。

  其中,基地培育的主题公园,通过主题雕塑、景观小品、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展牌等,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融入日常休闲娱乐空间,推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与金华市图书馆合作打造的石榴红“悦”读吧,让前来研学的学生、游客和市民享受读书乐趣,种下民族团结进步的“金种子”。

  一个个文博场馆、一批批研学基地,正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为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力量。

(编辑:马永

[字号: ]


网站声明
本网站是国家民委主管的大型公益性网站,所收集的资料主要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也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果您发现网站上内容不符合事实或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电话:010-82685629 电子邮箱:zgmzb@sina.com
感谢您对我网的关注!

最新新闻

专题

更多>>
  • 最是民族团结奋进时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
  • 绿色转型,节能攻坚——2024年全国节能宣传周
  • 千赢国际官网首页入口
报系列评论员文章——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