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西藏阿里:做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
内蒙古出台方案深入推进创建进社区
济南市泺源街道:合力打造幸福家园
丹青颂团结
异姓“六兄弟”:半个世纪的手足之情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9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异姓“六兄弟”:半个世纪的手足之情

  “听他们兄弟几人聊天特别有意思,一会儿是维吾尔语,一会儿是哈萨克语,转眼又用普通话,就跟看电视切换频道一样。”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柏杨河哈萨克民族乡柏杨河村,说起村里的“六兄弟”,人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柏杨河村的“六兄弟”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一家人,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乐章。

  老大王雄是汉族,老二巴德马拉是蒙古族,老三金学辉是回族,老四赛力克哈孜·热合曼是哈萨克族,老五阿合买提·玉山是维吾尔族,老六刘英是汉族。他们自幼一起长大,早已像亲兄弟一样不分彼此,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有一年,巴德马拉家的房子要封顶了。为了庆祝哥哥家盖新房,热情的金学辉一大早就来到二哥家宰羊做抓饭,还炸了油香、油果子;赛力克哈孜·热合曼、阿合买提·玉山、刘英也都放下自家的农活赶来帮忙。放鞭炮、唱歌跳舞,大家兴高采烈,热热闹闹。

  看着眼前这热闹的景象,金学辉回想起20年前自己的饭馆刚开张时的情景:当时,店里人手不够,几个兄弟带着家人来干活,有的人切肉、择菜,有的人做拉条子。“可是给我帮了大忙!”金学辉感慨地说。

  “六兄弟”互帮互助的故事,几天几夜也讲不完。

  赛力克哈孜·热合曼身体不好,兄弟们四处打听,不远千里,开车送他去看病。

  有一次,阿合买提·玉山生病住院,家里种的麦子眼看已经成熟,几个兄弟一起帮忙,收割、捆扎、装车……用了一整天时间,把麦子运到阿合买提·玉山家的院子里,摆放得整整齐齐。

  “六兄弟”就是这样不分你我,有什么活儿大家一起干,有什么困难大家一起商量着解决。

  “六兄弟”的情缘,要从他们的父辈说起。

  “我的父亲年轻时一个人来到村里,人生地不熟,多亏了我这几个兄弟家的长辈们帮忙。”阿合买提·玉山说,“父亲经常跟我讲邻里之间友爱相助的故事,教育我无论走到哪里、在什么时间,都不能忘记民族团结。”

  “我们小的时候,不管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会叫我们几个娃娃一起吃。今天去大哥家吃拉条子,明天到四哥家吃手抓面,过几天又到五哥家吃抓饭,香得很呢!”刘英说。

  “我们‘六兄弟’在一起已经五十多年了,我们的孩子、孩子的孩子,都要把这份情谊延续下去。”“六兄弟”异口同声地说。

  在“六兄弟”的带动感染下,柏杨河村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团结和睦。村民国秀兰的儿女们都在外地打工,他家翻建房屋时,“六兄弟”和其他村民都来帮忙;马玉山养的牛走丢了,大家一起帮忙四处寻找……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一个个暖心的举动,让民族团结之花越开越艳。

  (乌鲁木齐“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供稿)

  

3上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