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化周刊·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情景歌舞《情系巴音郭楞》:讲述最美援疆故事
展现多元文化 促进民心相通
情系胡杨 梦圆巴州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2021年9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情系胡杨 梦圆巴州

□ 王露霞

  大型情景歌舞《情系巴音郭楞》5个章节题材各异、形式多样,借助多媒体投影、灯光、舞台道具以及最新“冰屏”技术,生动呈现了23年来一批批河北援疆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各族人民苦乐与共、心心相印的深厚感情,真实、全面地展示了燕赵儿女用实际行动践行 “舍家报国、忠诚担当、团结奉献、创新奋进”的援疆精神,书写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壮丽诗篇。

  该剧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浑然一体,在叙事节奏上既跌宕起伏又张弛有度。全剧共分“序”“远方的妈妈”“奋斗吧!西部青年”“圆梦行动”“达西的春晚”5个章节。

  大幕开启,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西部地区的漠漠黄沙以及在这大漠中傲然挺立的一片胡杨。胡杨曾被喻为“大漠英雄树”,其顽强的生命力不仅是新疆各民族性格的隐喻,更是中华民族不畏磨难、坚忍不拔的精神象征。一架由石家庄起飞的飞机在新疆库尔勒机场降落,这架飞机不仅是“冀疆情—巴州行”的交通纽带,也承载着燕赵儿女牢记使命、践行承诺的赤诚之心。

  在欢快的迎亲人舞蹈后,以一个新疆小姑娘手持五彩风车翘首以盼的神情,很自然地过渡到“远方的妈妈”章节。这一章节真实再现了来自河北的援疆医生,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为一位临盆难产的产妇接生的紧张场面。最后,这位援疆医生与被救女孩儿共同演唱一首声情并茂的歌曲《远方的妈妈》,将这一故事的情感推向高潮。

  在《我和我的祖国》优美的旋律中,舞台视觉画面拉出广角,快速移动,显出大漠戈壁、茫茫草原,展现一批又一批河北青年来到巴州这片热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与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共同汇成一股建设新巴州的洪流。这种动静相间、情景交融的叙事风格,不仅有效地将不同题材、不同呈现方式的内容衔接、交融在一起,更使观众在诗情画意的优美与波澜壮阔的壮美交叠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艺术呈现方式上,该剧始终紧紧抓住“情景歌舞”这一艺术本体,又不断拓展表现空间。舞台上以“歌”“舞”为主导,同时加入小品、诗朗诵等艺术形式,尤其在最后“达西的春晚”一章,既采取一般的春晚艺术形式,又恰如其分地将维吾尔族的《红玫瑰》、蒙古族的《东归》与河北传统民间舞《放风筝》、新编河北传统民歌《小放牛》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奏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和谐乐章,有效深化、丰富、提升了剧作的艺术主题。

  (作者系河北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3上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