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农村、开过渣土车、做过厨师的赵祥榕在江苏闯荡多年,看到沿海城市优质稻米售价高、销路好,而家乡的良田却荒着。2015年他选择回到家乡贵州省麻江县坝芒乡乐坪村,流转土地种起了水稻。在南京农业大学和贵州省农科院等院校专家的帮扶和指导下,赵祥榕利用家乡土壤富含锌硒的优势开展优质水稻种植,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水稻种植大户。今年他的水稻种植面积已近300亩,优质大米销往南京、贵阳等地。
“种田是门技术活,科学种田窍门多。种植技术有保障,丰收就会有希望。”这是赵祥榕总结的种田顺口溜。接下来,他计划带领更多乡亲发展优质水稻种植,一起在乡村振兴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更多的梦想。
图为赵祥榕与工人协作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