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书写好新时代民族高等教育答卷
做好民族地区碳中和研究
内蒙古召开推动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高质量发展理论研讨会
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民族地区碳达峰的路径选择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0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 马爱民

  中国提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新目标、新愿景,不仅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的需要,也适应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的有力抓手。在推进低碳转型过程中,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将为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实现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积极实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政策,将从源头上改善环境质量、丰富环境治理手段、提高环境治理效率、节约环境治理成本,从而推动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目标。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能源系统的低碳化是关键。要建设以非化石能源为基础、电力为主体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现能源电气化、电力脱碳化。要大幅度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水平。以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标倒逼对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控制,推进非化石能源对化石能源的存量替代,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步形成以非化石能源为基础的气候友好型能源系统。

  工业、建筑、交通是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领域。要加快对工业的绿色化改造,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构建绿色低碳制造业体系,严格执行高耗能行业产能控制,推进重点行业优化升级和低碳化转型,推动工业领域率先达峰。提升建筑节能标准,推进既有建筑节能,开展建筑的绿色低碳能源替代,推进零碳建筑试点和规模化推广。要形成合理的交通运输体系,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提升电气化与低碳能源替代水平,发展公共交通,构建绿色出行体系。

  要强化保障措施。在制度创新方面,探索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温室气体排放许可制度,碳排放评价制度,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报告制度,温室气体清单制度,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制度,地方政府温室气体控制目标评价考核制度等。在研发推广应用低排放技术方面,加快研发关键性技术,如氢能技术、储能技术、二氧化碳移除技术等。继续支持节能降耗技术、非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支持造林和再造林、土地恢复和土壤固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开展大规模碳捕获、利用与封存全链条工程建设。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方面,有计划地逐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有效发挥碳市场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的作用。不断丰富全国碳市场交易商品,提高市场流动性。同时,鼓励探索其他碳定价手段,实现企业碳排放成本的内部化。在加强气候投融资支持方面,要逐步完善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统筹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制订气候项目标准,完善气候信息披露标准,建立气候绩效评价标准。在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方面,重点是应对气候变化统计体系和温室气体统计核算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教育培训,开展温室气体监测、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等工作,强化应对气候变化决策支撑。

  

3上一篇  下一篇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