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 上一版3
红星闪耀漾濞江畔
“一棵树”舞热一方土
从“漾濞作家群”说起
从博南古道看漾濞各民族交融历史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0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漾濞作家群”说起
——以文学创作为例看漾濞县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 常泽荣

  “远来的江水远来,远去的江水远去”。静静流淌的漾濞江,不但养育着这方水土,还滋养了近年来声名鹊起、以左中美为代表的“漾濞作家群”。他们在这片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上,关注乡野故土的人、事、物、景,记录这个边疆小城的喜、怒、哀、乐。在人与自然的观照中体现和谐共生的生命意识,作品具有一种积极、活泼、饱满和昂扬向上的精神与力量。在他们的笔下,苍山、漾濞小城、山风、明月,都被赋予了温情与生命,表达了与自然和谐共居的漾濞各族人民对生活的爱意。

  关于“漾濞”二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贞元十七年(801年)杜佑撰的《通典》。一条江,一座城,一片土地,共同使用着这个水气淋漓的名字:漾濞。千百年来,在漾濞江自北向南流经全境的土地上,各族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各民族在这片共有的山水家园里创造出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成了现今漾濞彝、汉、白、回、苗、傈僳等18个民族和谐共融、团结发展的美好景象。

  3000多年历史的苍山古崖画、有着近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漾濞以及以滇缅公路为主线的抗战文化等历史文化;地质奇观漾濞石门关、苍山西坡百里杜鹃长廊、百丈崖桥一线天等壮美自然风光;省级非遗彝族大刀舞、彝族刺绣以及傈僳族爬刀杆、苗族牛王会等多彩民族文化,共同融汇成了漾濞瑰丽多彩的人文画卷。

  近年来,“漾濞作家群”不断发展壮大,多民族作家勤奋耕耘,用情用力,创作出众多反映时代、书写人民的优秀文学作品。左中美散文集《不见秋天》《时光素笺》《拐角,遇见》《安宁大地》《山河记》,常建世诗集《语言的高处》《情感的姿势》,李晓波长篇小说《核桃花开》,蒙正和散文集《核桃飘香》,杨木华散文集《岁月有痕》,姚静小说集《尘埃深处》,吉海珍散文集《出生地》等个人作品集先后出版。左中美散文集《安宁大地》、吉海珍散文集《出生地》和姚静长篇小说《黑手姑娘》先后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16、2017、2020年度少数民族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姚静创作的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众山之梦》在《民族文学》刊发,并入选2016年度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报告”专项工程。左中美创作的脱贫攻坚题材纪实作品《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国旗升起的村庄》先后在《民族文学》刊发,《国旗升起的村庄》还获《民族文学》杂志社“祖国在我心中——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多语种散文”全国征文奖。左中美的散文集《不见秋天》获第七届云南文艺奖励基金奖,散文集《安宁大地》获第六届“中华宝石文学奖”,散文集《山河记》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20年度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左中美先后获得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首届文学奖、云南省2017年度优秀作家,并被云南省作家协会推荐参加了鲁迅文学院第37届高研班学习。

  由漾濞作家共同创作的《中国名城·云南漾濞》《文化大理·漾濞》《作家眼里的漾濞》《石门关风物散记》《古道漾濞》等众多书写和反映漾濞的文学作品集先后出版,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深入解读漾濞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奇秀幽美的自然风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在传承和创新中用心书写漾濞这片土地上各民族团结进步的美好故事,用情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3上一篇  下一篇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