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党旗在战“疫”前沿飘扬
盘活茶资源 村民兴致高
采收蔬菜保供应
谁在棉田里劳作?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盘活茶资源 村民兴致高

□ 肖雄

  “我是从穷苦熬过来的人,活了大半辈子,做梦都不敢想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说起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今非昔比的生活,71岁的刘兴芬难掩心中喜悦。

  刘兴芬家住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长田村。今年夏天,村子成功入选贵州省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又让老人高兴了一回。“听镇里的干部说,用不了多久,村子会变得更漂亮,乡亲们的腰包也会越来越鼓。”她说。

  让村庄越来越美,让乡亲越来越富。按照贵州省委部署,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是全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针对性试点、加快乡村建设行动的深入性试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融合性试点、研究解决“三农”突出问题的改革性试点。

  这几个月,贞丰县高标准编制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规划和工作方案,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产业、文化、生态、人才、组织等“五个振兴”工作专班,高质量推进长田村示范试点建设。

  “镇上抽调32名干部,按照产业发展、村庄建设、乡村治理等建立农户主体任务清单,对209户群众全面包保,明确责任、落实分工。”长田村党支部书记余必凯说,这一举措极大提升了村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早在上世纪70年代,长田村就开始种植茶树,但往往只在清明前后采摘,平时没有对茶树进行有效管理,更没有把茶叶当成产业来做。“满山的茶树没有充分发挥价值,导致老茶树占用土地不说,村民还赚不到钱,普遍不看好茶产业发展。”余必凯说。

  针对这一现状,村干部认真走访调研,并请专业技术人员分析长田村的气候、地形条件等因素。综合研判,村“两委”还是下定决心,继续把发展茶产业作为重点。

  根据规划,在现有5500亩茶叶种植的基础上,长田村计划建设200亩标准化规范化示范茶园,预计年内将完成污水治理、垃圾收运、茶青交易市场、工艺白茶生产线、冷链冷库等项目建设。

  有了发展思路,关键还要路子对头。前不久,长田村邀请遵义市湄潭县龙凤村党支部书记伍荣明,到村里开展茶产业发展专题培训,拓宽茶农知识视野。

  “湄潭县是产茶大县,龙凤村是产茶大村,他们发展茶产业的路子,同样适用于长田村。”长田镇党委书记吴国森说。这次培训围绕茶叶“种、管、产、加”及茶产业发展趋势、市场前景等方面展开,现场学习氛围浓厚、茶农热情高涨。

  “原来村民只会炒春茶,这次培训让大家了解夏秋茶的制作方法,十分实用。”长田村茶农王绥超说。下一步,他打算购买相关设备,试着制作夏秋茶。

  据悉,长田村现有茶叶加工作坊农户22家,实现了户均拥有可采茶青茶地面积2.5亩,亩收入4000元以上,茶叶助力农户户均收入1万元以上。

  “长田村的春茶,比同纬度地区采摘时间早15天至45天,我们的目标是把茶产业打造成‘西部早春扁茶加工第一村’‘西部早春扁形绿茶贸易集散地’。”余必凯说。

  尝到了发展茶叶产业甜头后,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长田村充分利用光伏项目下的土地,引进金花茶种植等农光瓦补项目,拓宽村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的基础。

  “长田村成为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后,我们严格按照省委部署,镇村两级严格执行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助推长田村乡村振兴试点建设。”吴国森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