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甘肃省兰州市出现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与去年隔空战“疫”不同,这次西北民族大学师生要面对的是一场在家门口的“硬仗”。
疫情发生后,几乎一夜之间,平静的校园就变成了抗疫前线。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停发通勤车、严控人员流动……
战“疫”打响后,西北民族大学党委迅速召开常委会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和属地政府要求,进入应急状态,筑牢校园安全防线。
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分别驻守两个校区,靠前指挥、一线办公、现场调度,及时传达落实各级联防联控要求,牢牢把握主动权;组建党员突击队、服务队,设置先锋岗,让党旗在抗疫一线高高飘扬;调派附属医院、医学专业师生1300余人支援兰州抗疫。
学校内,1500多名西北民族大学的青年报名成为抗疫志愿者,负责宣传引导、扫码登记、物资搬运等工作,协助医护人员完成两校区师生核酸检测。
“大家站在一起,无畏风险、无惧苦寒。这就是民大人共克时艰的力量,也是中国人敢于直面风险,战胜困难的力量。”回忆起第一次全员检测前的彻夜奋战,学生志愿者高嘉成说。
从10月22日起,西北民族大学线下教学全面转为线上,学校及时扩容增加校园网带宽,线上教学工作平稳有序。任课教师也把战“疫”过程中的先进事迹、经典案例变成教育教学中的“活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0月31日19时30分,战“疫”思政课第一讲《科学防“疫”你我有责》准时在微博、快手、B站等平台同步开播,仅微博平台就有10万人次观看,学生们一边打卡签到,一边围绕直播话题展开讨论。
“我们一定要严格遵守防疫措施,同心协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校友、家长纷纷留言点赞。
四节线上直播课将无形的抗疫精神转化为有形的课堂实践,实现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进一步坚定广大师生抗击疫情的信心,凝聚起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
在抗疫大战中,西北民族大学始终坚持生命至上,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学校进行封闭管理后,带来诸多不便,首先受到影响的是饮食服务。
“确保饭菜质量不降、价格不涨、品种不减,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学校后勤管理处处长马志学表示,“全力做好饮食供给保障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后勤人的担当。”
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取消堂食后,学校要求在岗教职员工自带饭盒就餐的同时,为全体在校生免费发放2.7万个“爱心饭盒”,既解决餐具问题,又减少资源浪费,践行绿色环保理念,让大家吃上“安全饭”“暖心饭”。
为进一步减少人员流动,让学生取件更便利,学校建成“物流配送中心”,严格按要求对快递车辆、包裹进行全面消杀;同时要求师生错峰取件,遵循“一测一戴三码”,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配备快递自助取件系统,启用全智能快递无人配送车投递包裹,切实解决快递进校园“最后一公里”问题。
11月22日,学校恢复线下教学,一切慢慢开始回归正常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