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位于河西走廊东端,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热土。近年来,武威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决履行好守护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政治责任,着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形成新格局。始终坚持把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放在全市工作大局中统筹安排,加强和完善党对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全面领导,建立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年度报告制度,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格局。
共同发展迈上新台阶。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在共同繁荣发展上担当作为、精准发力,武威市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全面落实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各项政策,实施金强川水源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城镇集中供热工程等重大项目,民族地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生活条件显著改善。瞄准重点领域、短板弱项和特殊困难,切实把发展成果落实到改善民生、增进团结上。着力解决基础设施功能性短板,各族群众期盼已久的“高铁时代”即将到来,加快培育壮大富民产业,积极搭建就业服务平台,民族地区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兜底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各族群众收入稳定增加。
民族团结展现新面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一廊一区一带”创建行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喜结硕果,天祝藏族自治县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武威市、凉州区分别被命名为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示范区。召开武威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隆重表彰模范集体、模范个人,各级各部门开展创建工作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深入挖掘宣传“凉州会盟”、张骞出使西域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组织开展庆祝天祝藏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
民族文化实现新发展。坚持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重要任务来抓,积极搭建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平台,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编辑出版《甘肃土族文化形态与古籍文存》等图书,拍摄出版《华锐民歌原生态演唱》等视听作品,受到各界广泛好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武威市有3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依法治理迈出新步伐。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及时依法处理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维护和谐安定的生活环境。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领导干部联系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制度,定期开展走访和联谊活动,密切党和政府与各族群众的联系。
民勤县:“五抓五着力”推进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近年来,民勤县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统筹推进各项事业发展,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抓政治引领,坚持党对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领导。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党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全过程,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历史方位和形势任务,以实际行动助推武威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打造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门户市,争创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思路,深化拓展创建工作,确保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完善民委委员制度,健全县、镇、村三级工作网络和镇、村两级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创建工作。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开展睦邻友好联创共建活动,强化区域协作,深化创建内涵,拓展创建范围。
抓宣传教育,营造创建氛围。健全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聚力。民勤县累计投入创建工作资金500余万元,有效提升了创建工作质量和水平。精心打造以“一厅一园一街两馆”(民族团结进步展厅、人民公园、苏武沙羊美食街、防沙治沙纪念馆和乡村记忆博物馆)为主体的宣传教育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和宣传宣讲活动。在今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举办各类主题活动100余场次,拍摄专题片28部。在公园、广场、宾馆、旅游景点等场所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铁艺,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设置宣传栏、绘制文化墙、悬挂横幅标语,在窗口行业和公共场所发放宣传材料。
抓典型培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各领域各行业选树先进典型,培养民族团结进步“擎旗手”“排头兵”。各镇、部门单位、村(社区)实施示范样板工程,开展“结对子”“手牵手”“心连心”等主题活动,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提升幸福指数。培树各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家庭12个,营造尊老爱幼、勤俭持家、邻里互助、民族团结的良好氛围。
抓高质量发展,推动创建工作纵深开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之路,全方位提升发展的“含绿量”“含新量”“含金量”。实施民勤生态建设示范区规划,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和防沙治沙行动,全域推进深度节水、极限节水,打造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8%,被授予“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聚焦补链强链,大力实施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持续壮大肉羊、蜜瓜、茴香、人参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区。紧盯“双碳”目标,大力实施新能源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引进实施大型风光电项目,打造零碳产业先行区。坚持内强外联,实施旅游产业提档升级行动,打造沙漠旅游黄金区。依托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深入挖掘特色传统文化,强化历史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赓续历史文脉。紧抓建设甘肃省乡村建设示范县政策机遇,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打造乡村建设样板区。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增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后劲。
抓共建共享,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流入地与流出地“两头对接”机制,实现双向服务管理,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开展产业帮扶,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发动非公经济人士帮扶困难家庭。建立医保共享机制,实现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古浪县:六举措提升创建工作水平
近年来,古浪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采取六大举措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水平。
在加强领导务实推进上有力度。古浪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由县委统一战线(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创建工作,健全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创建工作机构。通过舆论宣传、教育培训、示范培育“三项措施”,讲好“创建+”易地扶贫、生态守护、红色传承、民族文化“四篇故事”,注重创建与乡村振兴、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繁荣地方文化等工作结合,深入开展创建“九进”工作,完善创建工作体系。
在宣传教育培训上有广度。分类实施宣传教育全覆盖工程,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持续开展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宣传教育培训,引导各族干部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定学习计划,县委组织部、党校、机关工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新任领导干部任职培训、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计划,面向社会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积极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中小学办学治校全过程。
在开展活动营造氛围上有热度。每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期间,组织县直部门联合开展宣传活动,扩大群众参与面。各单位、各乡镇组织互观互检,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设计完成古浪县创建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标识,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书画展、诗歌朗诵比赛、征文等活动,创建工作具有古浪特色、彰显古浪底蕴。
在培树典型发挥作用上有深度。八步沙林场“六老汉”三代人治沙造林先进群体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八步沙林场被命名为“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武威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古浪县现有5个单位被命名为“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所学校被命名为“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1个集体和1名个人分别被表彰为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模范个人。古浪县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平台,深度宣传报道民族团结先进典型事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在教育载体特色品牌上有亮度。充分利用资源禀赋,按照创建工作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要求,着力打造一批宣传教育实体,建设民族团结主题广场、民族团结进步展厅,发挥好古浪战役纪念馆、八步沙“六老汉”治沙纪念馆、古浪县博物馆、土门镇家风馆等教育阵地作用。编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丛书,制作相关主题宣传品,不断丰富宣传教育载体。注重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打造“创建+”党史教育、社区治理、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基层协商民主、高质量发展等创建品牌。
在提升群众幸福感上有温度。坚持把创建工作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精准落实就业、产业、社保等帮扶措施,确保各族群众脱贫不返贫。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着力打造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带。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加大民生投入,解决灌溉水渠、人居环境、产业发展等问题,切实为各族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以乡村建设带动各族群众提高生活水平。
凉州区:打造创建工作“凉州品牌”
凉州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凉州会盟”的发生地。过去,凉州各族人民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创造了许多民族团结进步的历史佳话。近年来,凉州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凉州品牌”。2020年12月,凉州区被命名为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用好“指挥棒”。凉州区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区委常委会、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及各级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之中,以大理念谋划大创建,持续推进创建工作。凉州区成立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测评指标等文件,进一步明确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完善民委委员制度,明确基层党组织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职责,建立完善主体在区、延伸到镇(街道)、落实到村(社区)的三级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体系。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打好“组合拳”。凉州区通过宣传教育、拓展阵地、互学互鉴等多项举措,不断开创创建工作新局面。积极拓展“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渠道,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平台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和“中国梦”主题教育,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测试活动,不断提高各族干部群众做好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管理、民生保障、文明城市创建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村(社区)、进镇(街道)、进学校、进军营、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家庭、进医院、进景区景点“十进”活动。组织业务骨干互观互学,积极参与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联创共建“互观互检互评”。各族干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提高,形成了全面动员、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全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画好“同心圆”。凉州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常态化开展“群众大舞台”“百姓文化广场”等群众性文艺活动,开展“书香凉州全民阅读”“诗词朗诵”活动,打响“书城不夜”凉州品牌,进一步凝聚促进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的智慧和力量。举办“手拉手心连心·各族儿女心向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书画摄影展和主题征文活动,编印民族团结进步系列丛书,生动展现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精神风貌。
唱好“重头戏”。凉州区按照“一厅一路一公园一广场一长廊”思路,积极培育打造凉州植物园民族团结主题公园、天马湖民族团结主题广场、文庙广场等示范典型。凉州区累计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8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5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6户,武威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10个、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1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7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30户,形成了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
天祝藏族自治县:在巩固提升创建成果上出实招、见实效
天祝藏族自治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把方向、强阵地、讲故事、促融合、抓同创”的创建工作思路,巩固拓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切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
坚持上下同步,统筹协调推进创建。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抓牢抓实,制定印发工作方案,明确责任,细化措施,把创建工作融入各行各业、体现在时时处处,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
坚持点面结合,突出特色推进创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7+N进”活动,以“互联网+民族团结”“美丽天祝”“书香天祝”“平安天祝”等行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平台作用,建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展馆,在线上线下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目前,天祝县有25个单位分别被命名为国家级、省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3个集体分别被授予国家级、省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11人分别被授予国家级、省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64户家庭分别被命名为省级、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
坚持和谐共建,深度融合推进创建。深入开展“一家亲”“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等联谊交流、互帮互助活动,举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书画摄影作品展、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组织各乡镇、有关单位开展创建工作“互学互查互评”观摩交流活动,举办“民族团结一家亲·学史崇德开新局”宣讲会、“美丽天祝杯”球类运动会、“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文艺晚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坚持正面引导,依法治理推进创建。深入实施依法治县方略,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全民普法周等活动,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服务联络员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大力培育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乡贤能人等为重点的“法律明白人”,着力提高各族群众的法治意识,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依法保护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版图文均由武威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