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纲”,所有工作要向此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高校作为各类人才的重要输出地,必须把握这一主线,抓紧抓实,贯穿教育教学始终。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也是厚植各族大学生家国情怀、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的关键课程。切实发挥好关键课程的关键作用,既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保障,也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创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实然”到“应然”的过程,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价值目标、教学内容、教育载体等方面高度契合。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思政课教学内容设计、方式方法改革、实践教学创新、师资队伍整合、学科建设协同等多维度有机融合,建立既符合思政课程一般规律、又具有院校特色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入行。
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会贯通,构建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要系统讲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发展、核心要义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要求等,依据课程侧重点,深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元素,构建思政课专题教学内容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要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角度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阐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培养理论自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讲清楚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使学生明白各民族大团结是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重要前提,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强历史自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立足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讲清楚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理解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定“四个自信”“五个认同”,巩固认同自觉;思想道德与法治课要侧重强化各族大学生的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进思想自觉;形势与政策课要直面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强化行动自觉。
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情入理,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要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在增进认同中深化情感、树立信念、激发共鸣。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学做到融情入理、情理结合。要建立课前学情调研机制,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薄弱处、时事关注点、思想敏感区,有针对性地安排和调整教学内容,解疑释惑、引领思想;建立课中问题导向机制,围绕学生的关心关切开展教学,多采取渗透式、融入式、滴灌式教学方式,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将理论讲述与对分课堂、讨论辨析相结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做到精细化培养、人文化关怀,使思政课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建立课后辅导答疑机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使课堂教学向课后教育延展,不断提升和巩固育人效果。
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知于行,提升思政课实践育人实效。要注重把教科书与新时代中国这本“大书”结合起来,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推动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从知识体系向价值体系、行动自觉转化。要围绕主线,结合课程特点科学设计实践教学,通过参观考察、社会调研、知识竞赛、主题演讲、微电影大赛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化认识、增进共识。例如,通过调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深化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国情、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成就的认识与理解;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深化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理解,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通过文字、视频记录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族学生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促进学科、课程、队伍深度融通,打造同向同行“大思政”育人体系。鼓励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民族学学科教师联合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开展项目研究,为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奠定基础。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于大思政课程中,开设相关通识类选修课程,逐步形成层次清晰、纲举目张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增进“五个认同”,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课程“滴灌式”融入。鼓励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专业教师共建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合力。
(作者简介:徐丽曼,大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宪章,大连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