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全国民委系统推进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现场交流会召开后,宁夏回族自治区民委积极协调自治区有关部门,将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从制度机制层面保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课堂、进头脑。
学校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去年以来,宁夏民委紧紧抓住学生这一关键群体,在全区部分中小学深入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试点工作,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心灵深处。
为增强各族学生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宁夏在14所试点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精品课比赛。
各试点学校结合实际,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思政课教材为基础,把课堂教学作为主渠道,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新路径,进一步深化师生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理解。
银川市兴庆区第五小学创编《石榴籽》系列课程,以成熟后的石榴果实多室多子、颗颗相抱为例子,教育各族学生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吴忠市利通一小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音乐、美术等学科有机融合,充分挖掘、提炼各门课程中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教学元素。
今年5月,宁夏民委会同自治区教育厅在全区中小学开展“党亲·国好·感恩”主题演讲比赛,各试点学校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比赛中,参赛学生们抒发了对美丽中国、锦绣山河的美好祝愿,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人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六盘山高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主题,组织征集民族团结故事;开展“知我民族·爱我中华”书法、绘画、摄影等系列活动;开设“讲述我身边的民族团结故事”主题班会课。石嘴山市八中探索编创了“石榴籽”四字歌谣,利用音乐课、班队会、晨会等,在学生中普及传唱。
各学校充分发挥宣传栏、黑板报、微信、微博等宣传作用,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