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是历练,也是成长
做学生成长的筑梦人
我与国旗的缘分
安全防疫迎开学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南民族大学学子第四次亮相央视春晚——
是历练,也是成长

□ 本报见习记者 周宛霖 通讯员 蓝永丽 王嘉怡 谭敏
学生在春晚演出后合影。 中南民族大学供图

 

  

  “站在春晚舞台上,你有什么感觉?”即使已经过去半个月,每当被问到这一问题,刘杨心里还是难以平静,“这是一次历练,也是一段成长经历。”

  1月31日晚8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春晚直播现场,随着屏幕缓缓升起,中南民族大学学生参演的开场歌舞《欢乐吉祥年》洋溢着幸福团圆的年味,拉开了虎年春晚的序幕。

  

  在阖家团圆的浓浓年味中,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52名学生舍弃与家人的团圆,他们在春晚舞台上蹁跹起舞,把新年的祝福送至千家万户。

  

  参与7个节目的舞蹈表演

  

  开场歌舞《欢乐吉祥年》刚刚结束,侯郭冰便立即奔向化妆间,准备下一个节目。

  

  两个节目间隙只有不到2分钟的时间,三下五除二,侯郭冰将鞋子、头饰、配饰一一对应并穿戴整齐,立刻登台开始第二个节目——《时代感》的表演。

  

  回想起春晚演出时“抢妆”的经历,侯郭冰依然心有余悸,“好在登台的那一刻是完美的!”

  

  今年春晚,同侯郭冰一样,无数演职人员细心筹备、精心演绎,为观众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盛宴。

  

  歌曲《时代感》开宗明义,以年轻人的奋进,为时代放歌,为梦想跨越关山万重的憧憬写诗;万象回春、万象更新,在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中,音乐短剧《万象回春》带领大家重温云南野生亚洲象群的“北上旅行”;舞蹈《摆出一个春天》取材于拉祜族的摆舞,人们身着盛装摆歌摆舞,歌声激扬、喜悦欢腾,“摆”出了新时代拉祜族人民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摆”出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这些表演中都有一群年轻人的身影——他们是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学生。从开场到压轴,学生们共参演《欢乐吉祥年》《时代感》《万象回春》《摆出一个春天》《春天的钟声》《欢乐时光》《难忘今宵》共计7个节目的舞蹈表演。

  

  “以往除夕,我都会和家人在电视机前欣赏春晚精彩的节目,而今年能在央视春晚的舞台给全国人民送上新春祝福,这是我最大的荣耀。”刘杨在演出结束后说。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大家却并不觉得遗憾。舞蹈表演1902班的周毛措表示:“天涯共此时,无论身在何处,无论何时,心中有爱就是团圆!”

  

  “排练厅就像我们的家”

  

  2021年11月17日,中南民族大学师生启程前往北京,参与央视春晚排演。

  

  自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受邀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后,这已是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学生们第四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了。

  

  “春晚是全球全程直播,一点差错也不能出。”玛秀草、索南端智、肖洒、沈晓珊四人作为领队老师,见证了学生们的辛苦付出。

  

  备演的首要任务是舞蹈动作的编排。每天早上7点40分,大家早早地到达排练厅,早功训练充分活动身体后,便要开始十几个小时的训练。“几乎每天都要快速学习不同风格、不同舞种的动作。”沈晓珊说,这是春晚排练与学校训练最大的区别,也是大家面临的最大困难与挑战。

  

  “这一次,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希望能向导演和专业演员学习。”侯郭冰是第二次参加春晚表演,上一次登台是2018年。除了参演5个节目外,侯郭冰还在团队中协助老师做一些管理工作。“学生中大部分都是首次参与央视春晚的排练,长时间的排练也容易磕碰和受伤,但没有人叫苦叫累,他们努力克服困难,积极配合各部门工作。”侯郭冰说。

  

  一次排练中,周毛措不小心崴到脚,从台阶上摔了下去。她稍加处理后继续练舞,没想到疼痛愈发强烈,很多动作无法完成,周毛措焦急万分,“受伤不是我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而可能关乎到整个团队。”经过治疗后,刚刚痊愈的她,顾不得休息,便立马投入训练。

  

  不过关便不罢休,排练到深夜对于大家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练累了,随便找块空地,或是靠在椅子上,大家趴着、躺着就睡了。“排练厅就像我们的家,吃喝练睡都在这里。”彭波说。

  

  还未满18岁的彭波是队伍里年纪最小的,这是彭波第一次不在父母身边过除夕,“这个除夕虽然少了家人的陪伴,但能与老师同学们并肩奋斗,对我来说是无比宝贵的。”他说。

  

  进入央视一号演播厅后,第二阶段的排练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学生们不仅要完成演出任务,还要配合春晚剧组各部门的工作,包括舞台机械的升降、服装道具的分配等。和专业舞蹈团体的演员一起排练,也让他们面临不小的压力。

  

  不过,学生们的精彩表现也让老师们欣慰不已。让沈晓珊印象最深刻的是1月29日春晚剧组第五次联排。这天导演组临时通知学生们增加参演节目《摆出一个春天》,当天晚上就要上台演出。面临巨大挑战,学生们毫不畏惧,他们主动向《摆出一个春天》节目的原班人马——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文化馆和民族文化工作队的演员学习动作和歌曲唱词,并出色地完成了演出。

  

  “导演组非常信任我们的学生,并委以重任,不仅在7个节目中登台,更是在开场两个节目中成了排头兵。”肖洒介绍说。

  

  经历是宝贵的财富

  

  “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中南民族大学师生们的辛勤付出换来累累硕果。

  

  “四上春晚,大家舞出了风采,也舞出了美誉,更给全体民大人带来满满的喜悦和自豪。”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罗义华说,如今,师生们以此为荣,也以春晚水准来要求日常教学环节,春晚在无形中推动学院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舞台实践、社会服务等方面迈步前进。

  

  在春晚备演过程中,与专家的交流碰撞,对沈晓珊的教学工作有很大启发。“在音乐短剧《万象回春》排练过程中,导演一直在为学生普及节目中各部分元素的相关知识,例如咏叹调、‘嘎光’舞等,学生们很快便能领悟动作要点。今后,我将把在参加春晚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推进课堂理论与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帮助学生深入把握和呈现动作风格。”

  

  “不虚此行”是侯郭冰最大的感慨。作为零点倒计时的登台演员之一,主持人任鲁豫的专业素养令她惊叹,“彩排时每一次倒计时预留的时长都不同,特别考验主持人的临场反应。在最后黄金55秒的时间里,任鲁豫老师精准卡点,带着观众一起走进新的一年。这种临场应变能力和过硬的专业素养,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侯郭冰说。

  

  舞蹈表演1903班学生曾张诚回忆起了令他难以忘怀的一次排练,“《时代感》这个节目,因为歌曲曲风新颖,风格性强,我们以往很少接触,所以排练进度比较慢。”有一天,编导带着他们进行了10个小时的排练,悉心指导每一个动作,接着领队老师又和他们一起排练了5个小时。“每一个好作品的呈现背后都是长久的坚持,我们将以此为激励,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他说。

  

  【编辑手记】

  

  一分耕耘 一分收获

  

  先后4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生凭借着精湛的演出赢得了导演和观众的认可,也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了不一样的经历和体验。这背后,是他们扎实的专业基础支撑,也有艰辛的付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青年时期是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还是担当时代的神圣使命,青年都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下一篇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