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圆桌会
本期合作院校:中南民族大学 话题主持人:马舒淇
话题参与者:范安红、赵彤一、李晓钰、易可、康松佳、余丹蓉
马舒淇:春风日暖,万物复苏,开学的日子也悄然而至,大家又一次踏上了返校的旅程。临行时,我们常常发现行李箱颇为“沉重”:妈妈整理的衣物,爸爸准备的旅途食物,奶奶做的家乡特产……塞得满满当当的行李箱,带走的不仅是家乡的味道,更是亲人的思念和爱。今天,让我们打开行李箱,一起聊聊它背后的暖心故事。
家乡味道
主持人:离家前,舅舅专门给我送来了扒鸡。这是我们德州人记忆里的美味,每次我出门在外吃到扒鸡都会感到无比亲切。回到学校,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分享我的家乡味,也是我的幸福。大家的行李箱里装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打开,分享它们的意义。
范安红:我行李箱里有“妈妈牌”辣椒酱。辣椒是自家种的,辣椒酱是妈妈亲手制作的。这瓶辣椒酱中满是妈妈的牵挂与思念。不管走到哪里,吃着妈妈做的辣椒酱,就会感觉她在身边。在无数个想家的日子,只要想起妈妈亲手做的食物,温暖总会萦绕在心间。这些年每一次离开家,无论行李有多少,我的行李箱总会留有两瓶辣椒酱的位置。
赵彤一:开学临近,父母早早给我准备了家乡特产,他们总是担心我吃不饱穿不暖。但我一想到要自己将这沉甸甸的箱子拿到千里之外,得费不少力气,于是减了又减,最后只带了我最爱吃的米花和桂圆干。
成长伴侣
主持人:在大家的行李箱中,是否有一件物品能够如家人一样,陪你一起面对困惑、不安与孤独?
李晓钰:好书,亦良师,亦益友。书籍在我的成长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我的好伙伴。以文为鉴,可以观天下,文学类书籍引导我思考宇宙的奥妙和人生的真谛;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类书籍教会我洞察历史发展规律和时代大势。无论前往何处,我都会在行李箱中放入喜爱的书籍。书籍是我忠实的好友,我希望通过阅读,学会和自己好好相处,成为一个内心丰盈、精神富有的人,勇敢去面对成长的过程中未知的风浪。
易可:行李箱中装着我五味杂陈的心情,有与家人分别的不舍,也有见到朋友的期待。每一次出门,我都会带着我的老朋友——陪我长大的毛绒玩具。成长是身体与心灵的迁徙,距离也由此产生,虽然暂时与旧友分离,却又与新的好友相识。
文化符号
主持人:有些人离开故乡时,选择带一抔土,或是一片落叶。这是属于自己家乡的文化符号,也是自己对于家乡美好的记忆。
康松佳:生于福建的我,从小就受到家乡茶文化的熏陶,返校的行李箱里除了必需品以外,最不能忘记的就是茶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地理特征,加上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成就了福建茶文化的兴盛。无论是安溪的铁观音,还是武夷山的大红袍,从永春佛手,到政和白茶,茶水成了福建学子的必备饮品。品一口清新的绿茶,浓浓的思念浸润其中,令人动容。
余丹蓉:亲人用最朴素的方式将思念与期盼都塞进了小小的行李箱,但就算塞得再满,也装不完深深的牵挂;就算走得再远,也离不开亲人的目光;行李箱再重,也重不过亲人的爱。带着牵绊与思念,带着憧憬与希望,我们拖着鼓鼓囊囊的行李箱,来到了许久未见的校园。新学期,带上亲人的爱,踏上奋斗的旅程吧!
【编后语】
行李箱虽只有方寸之地,却填满了家人父母的爱和牵挂。
从“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到“父母手中箱,临行密密装”,时代在变,家人的爱永不褪色。家人的爱总是深沉而含蓄,他们或许说不出一句离别之语,却将所有的爱意都藏在细节里。
在如今这个物质相对丰富的时代,足不出户便能将天下美味尽收囊中,但父母唯恐孩子们吃不饱、穿不暖,一定要把孩子最爱吃的东西捎上,才能放心。行李箱中家乡的味道,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却饱含父母对子女的关怀。
家是幸福的港湾,也是远行的起点。行李箱载着家人的期望,青年一代大学生,不仅要懂得感恩父母,更应该从“装满爱的行李箱”中获取前进的精神动力,早日成为国家栋梁之材,回报父母,回馈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