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新闻发布会3月3日下午在京举行,大会新闻发言人郭卫民向中外媒体介绍了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郭卫民宣布,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将于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10日上午闭幕。
新闻发布会以网络视频方式举行,新闻发言人与中外记者隔空交流,在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回答了12名中外记者的提问。
在谈到去年全国政协工作时,郭卫民表示,2021年,在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政协及其常委会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主线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以促进“十四五”良好开局为重点认真履职尽责,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成效显著、亮点凸显,有效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了新贡献。
郭卫民说,人民政协牢记责任使命,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深入协商议政。围绕“推进‘十四五’规划落实,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等议题召开两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议题进行专题协商,紧扣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高水平对外开放等主题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远程协商会。2021年,全年举办重要协商活动25次,开展视察考察调研82项,立案提案5000多件,政协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彰显。
在谈到人民政协如何创新推进工作时,郭卫民表示,人民政协创设专家协商会,围绕科技创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等议题深度协商,应用型智库建设迈上新台阶。以民主监督为重要载体,促进重大方针政策转化为治理效能。制定5年民主监督工作计划,10个专门委员会从不同角度围绕“十四五”规划实施,持续跟踪、进行协商式监督,促进重大决策落地落实。开展灵活便利、务实高效的委员自主调研120余项。政协工作呈现出生动活跃、务实高效的良好局面。
郭卫民介绍,近年来,全国政协更加注重提高提案质量和办理,提案不仅要有数量,而且更加注重质量。建立了主席、副主席领衔督办提案的工作机制,有效推动提案建议成果转化。研究制定了协商议政质量的评价工作办法,使得各项协商议政活动能够更加注重质量和成效。创设了专家协商会,组织专家委员和有关学者深层次研究重大战略性问题,应用型智库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建立了民主监督长效机制,10个专门委员会各选定一个主题,连续5年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专项协商式监督,推进这项工作持续开展。创新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不断丰富协商议政的形式,提高了效率。
“通过远程协商、网络议政,可以跨时空、跨地区同外地的基层组织和委员进行协商,有时候就到了田间地头。”郭卫民表示,政协的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了协商议政的质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很多都转化为政策举措,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在回答记者人民政协如何发挥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作用提问时,郭卫民表示,中国在长期的发展建设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他说:“我们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走出一条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道路,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长期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文化不断进步。”
郭卫民介绍,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的协商机构,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安排。人民政协集协商、监督、参与、合作于一体,在民主协商中推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通过多种协商形式和平台有效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全国政协设34个界别,涵盖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主要人民团体、56个民族、5大宗教,这样的界别特点和委员构成,能够有效保障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共商国是,推动实践广泛有效的人民民主。
“人民政协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职全过程,对实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这样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中国式民主的独特优势。”郭卫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