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进步 上一版3  4下一版
让“彝欣”向荣、“易”路生花
贵州台江:小小羊肚菌 撑起“致富伞”
高原古城西宁兴起“鲜花经济”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4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贵州台江:小小羊肚菌 撑起“致富伞”

□ 李昌柒 邰春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老屯乡皆蒿村羊肚菌种植基地,农民在搬运采收的羊肚菌。 邰春摄

  人勤春来早。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老屯乡皆蒿村的产业大棚里,一个个顶着棕褐色网状菌盖的羊肚菌如繁星点点破土而出。采菇、装箱、搬运……忙碌的村民们眼角眉梢荡漾着收获春天里“第一桶金”的喜悦。

  为盘活村内低效大棚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老屯乡党委政府组织皆蒿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和群众代表坐下来想点子、找门路。在全省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大背景下,通过研究市场、分析效益,结合皆蒿村地理条件、土壤特质、气候环境等因素,大家一致决定高效利用村内大棚种植周期短、见效快的羊肚菌,采取“党组织+合作社(基地)+公司+农户”的运营管理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村合作社统一生产,台江县老屯振兴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乡办企业)统一销售,全力促进“大棚经济”转型升级。

  

  “这些‘小个子’现在可是我们村的‘掌上明珠’!”提起羊肚菌,皆蒿村党支部书记张朋就打开了话匣子,“为了它们,大家可没少下功夫、吃‘苦头’。今年又刚好遇到比较恶劣的雨雪凝冻天气,我们村干部白天铲雪、晚上轮番值守,生怕哪个环节出丁点问题。”

  

  羊肚菌“娇气”,怕干怕湿怕闷,因此种羊肚菌是个精细活儿。哪个阶段注重水分、哪个阶段要注重通风透气,讲究多得很。水多水少、通风强弱,都会影响羊肚菌的产量和等次。从菌种筛选、下种到育菌管护,贵州省农科院技术专家张邦喜都给皆蒿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指导和帮助。

  

  据了解,皆蒿村本季种植羊肚菌40余亩,总产量达到2万余斤。小小羊肚菌搭上东西部协作的快车,迅速销往广东、浙江等地的农特产品批发市场,累计收益200多万元,还解决了本地劳动力60余人的就近就业问题。

  

  “去年我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抽空在合作社做些点菌、装袋、摘菇、烘干的零活,每个月有3000多元工资,还领到了7000元分红款。”皆蒿村村民吴妹芬笑意盈盈地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产业发展是关键。根据羊肚菌“一年一种”的特点,皆蒿村还协调引进江西壹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推广实行“菌菜轮作”,在羊肚菌收获后改种蔬菜,确保大棚每季不落空,村民年年有增收,为乡村振兴赋能添彩。

  

  “现在我们的羊肚菌几乎是供不应求,都被提前预定、抢销一空了。”张朋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村里还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进一步发挥合作社和企业的资源优势,把羊肚菌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3上一篇  下一篇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