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过许多书,内容大抵忘却了不少。读了又忘是记忆的常态,但读书能带给我的,绝不仅仅只有在记忆中逐渐消失的一个词或一句话。
读书带给我什么?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在那些读过的书未成过往云烟之前,书中的每一个字都会垒砌成我向上爬的阶梯。在农村,读书更是被奉为一件能改变命运的事情。
当我来到北京求学,眼界变得开阔,且有机会进行更多选择时,心却不似从前坚定,开始不断自我怀疑。某个夜晚,想到有堆积如山的任务,我感到焦虑而无所适从,索性放下手中所有的事,随便拿起一本书看了起来。
这本书我之前读过,是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虽记不全所有内容,但一看书名,风光秀丽、民风淳朴的湘西,还有翠翠和外公温暖的亲情便浮现在我脑海。“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我浮躁的心,似乎在阅读中静了下来。一间小屋、一只船、一条黄狗便是翠翠和外公生活的全部。我正经历的即是我的生活。它们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是个体与世界的相处方式不同罢了。
我们总是不断在调整自己与世界的相处方式,却常常忽略自己与内心的和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限的人生能经历的事情太少,往往需要从书中寻找答案。这时,读书便有了意义。
读书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让每个人都能认清自己的道路,坦然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好运与不幸,淡然处之。同时,读书也是对自我的审视,每个人都具有无限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接受自己的平凡,但不能接受自己的平庸。读书带给我的,便是这些。
(作者系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0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