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抬网,那是鱼卡子,这是鱼叉,那是鱼护。”
“很多传统服饰样式大致相同,但在细节上有区别。”
……
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超等蒙古族乡的“红石榴”民族文化馆,讲解员仔细地介绍展品,参观者听得津津有味。
“红石榴”民族文化馆是大庆市首家乡镇级民族文化馆,占地约500平方米,设有渔猎文化、农耕文化等8个展区,全面展示了超等乡7村1场34个自然屯的风貌,展现了各族群众齐心协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生动实践。自2021年8月开馆以来,到“红石榴”民族文化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有干部群众、在校师生,还有不少外省游客。2022年1月,“红石榴”民族文化馆被命名为大庆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红石榴”民族文化馆虽小,展品却很丰富。有骑马用的马鞍、耕作用的土篮子、捕鱼用的鱼叉,有蒙古族刺绣、赫哲族鱼皮画,有颇具年代感的煤油灯、纺车、鞋样子、袜撑子,还有孩子们玩的滚铁圈、玻璃球……许多参观者能在这里找到儿时的记忆,激发共鸣。
“展示的这些玩具,虽然大家有不同的称呼和玩法,但总体来说差不多,我小时候基本都玩过。”一名游客说。
展厅的知识介绍也很吸引人,共和村的古树“卧龙泉柳”是怎么来的?乡名“超等”是什么意思?……当讲解员揭晓答案时,游客们不时发出“哇”的赞叹声。此外,展厅内还设有专栏,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
在留言簿上,游客们纷纷表示,“红石榴”民族文化馆不但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还普及了各种知识,增进了民族团结。
“‘红石榴’民族文化馆积极发挥社会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职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累了经验。”超等乡党委书记张希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