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上一版3  4下一版
毛乌素沙地:绿色“接力” 改天换地
扭住产业“牛鼻子”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小小樱桃“红透”南疆县城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6月1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扭住产业“牛鼻子”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阿克塞县红柳湾镇红柳湾村积极推进“风貌革命”,建设美丽宜居村庄。阿克塞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干净整洁的农家院落,阡陌纵横的农田林网,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时下,漫步在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红柳湾镇的各个村庄,处处焕发着蓬勃生机。

  红柳湾镇是一个城乡结合型乡镇,居住着哈萨克、汉、回、维吾尔等11个民族。近年来,该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把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牛鼻子”来抓,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实现规模化经营,拓宽农牧民致富渠道。  

  多元种植、规模养殖,打造特色产业样板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阿克塞县立足农牧村实际,制定《2022年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村一策”实施方案》,引导村党组织书记积极牵头领办、创办、兴办种植养殖合作社,探索资源开发、产业带动、服务增收等方面的路子,为农牧民拓宽增收渠道。  

  为打造多元化种植新样板,红柳湾镇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多元化产业经济体系,巩固发展青储玉米、苜蓿、燕麦等饲草产业。深入挖掘种植小区潜力,依托126座温室大棚,做精做强以西葫芦、辣椒、西瓜、火龙果等为代表的蔬果产业,全力培育现代农业新的增长点。  

  在百家千户养殖的基础上,红柳湾镇利用本地区农牧业兼具的产业优势,把发展壮大养殖产业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后院经济”。目前,全镇打造了标准化肉、奶牛场3个,千只湖羊养殖场1个,千只蛋、肉鸡场2个,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  

  补齐短板、改善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红柳湾镇立足农村现状,紧盯改善提升农村生活品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弱项,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大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近年来,红柳湾镇在红柳湾村投资200余万元实施了居民点提升改造工程,投资20余万元建成了全县第一个村级污水处理站,使红柳湾村的居民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为发掘乡村文化底蕴,在润物无声中起到以文化人、道德育人的作用,红柳湾村精心打造了一批体现党建、法治、民族团结、传统文化等主题的文化广场和文化墙。通过“干部包村,党员联户”的方式,带领群众开展树木涂白、墙体粉刷、地膜清理、垃圾清运、河道清理等整治活动,提升村民的环保意识和卫生意识。  

  环境好了,家园美了。走进今日的红柳湾村,乡村舞台、景观小品、农家书屋、爱心超市等便民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文旅融合发展,培育乡村旅游高地  

  红柳湾镇利用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大力培育乡村旅游业,助推乡村振兴。  

  聚焦党群服务、村情展示、红色教育、文化旅游,红柳湾镇以“感受历史变迁、追寻岁月温度”为主题,在大坝图村建成了全县第一个牧区乡愁记忆馆。馆内陈列着反映牧区文化和乡村社会发展的老物件、老技艺、老照片,记录了乡村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迁。  

  依托大坝图村乡愁记忆馆,红柳湾镇积极与阿克塞县文旅发展有限公司对接,致力于“旅游+研学基地”融合发展,开发“团建+党日”主题精品旅游线路,通过“牧户+村集体+公司”的合作模式,为游客提供放羊、骑马、熬奶茶等牧区生活体验服务,拓宽了农牧民增收渠道。  

  红柳湾村在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结合省级旅游示范样板村创建行动,对现有实体景观、旅游基础设施加以改造提升,将村容村貌、生态观光休闲与文明乡风结合起来,充分展现乡村风貌、田园风光和民俗风情。积极发展农家乐、牧农乐,鼓励农牧民大力发展肉、奶产品等精深加工业,目前已形成3家精品农家乐,开发了奶制品、马肠子、风干肉等10余种特色农牧产品。  

  党建引领风帆劲,乡村振兴正当时。红柳湾镇将继续发挥党组织“火车头”和党员“主心骨”作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以昂扬的姿态奋力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画卷。

3上一篇  下一篇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