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柳州:建设工业强、生态美的和谐家园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口号、吉祥物、宣传画、主题曲征集公告
漯河市召陵区:“四个突出”促创建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6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漯河市召陵区:“四个突出”促创建

□ 李永成 吕思政

  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辖4个镇、3个街道,总人口35万。召陵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立足区情、守正创新,突出做好政治引领、平台建设、结对互助、管理服务四方面工作,走出了一条符合地方实际、富有特色的创建之路,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突出政治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召陵区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区委常委会,听取和研究民族宗教工作,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果。调整充实区委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区委书记第一责任和分管领导直接责任,构建了“党政推动、部门联动、干群互动、社会齐动”的工作格局。聚焦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加大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团结进步为主要内容开展宣传教育,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举办统战理论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培训班,提升创建工作水平。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要求,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国民教育、春秋季干部主体班培训内容。以讲好民族团结进步好故事、唱响民族团结进步好声音为抓手,组织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  

  突出平台建设,打造“一廊一园一区”示范点。依托召陵镇后油李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文化长廊,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了解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砥砺理想信念,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依托召陵镇白庄村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文化游园,用好家风馆、敬贤馆、白居易草堂,融文化、教育、生态、休闲于一体,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依托召陵区电力装备产业园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园区,引导各族职工同学技术、同提技能、同兴产业、同促就业,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突出结对互助,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少数民族聚居村与周边村结对子、共发展,共同组织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召开恳谈会、促进交流合作。联合漯河市杂技艺术中心开展“舞台艺术送基层”活动,组织群众开展“手拉手”“一家亲”交流活动,促进各族群众生活上相互融入、情感上相互亲近,齐心合力促进乡村振兴。  

  突出管理服务,维护社会和谐。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管理网络,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为流动人口提供就业、子女入学、困难帮扶、法律援助等系列服务。积极推行“一线工作法”, 采取定时、定点、定人、定责“四定”和排查到位、调处到位、防控到位、宣传到位、教育到位“五到位”工作方法,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宗教因素的案事件,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3上一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