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理论周刊·论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写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校篇章
板升:明代民族交融的见证
探寻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新路径
 
版面导航  
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7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校篇章
——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
□ 魏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西南林业大学地处云南,作为民族地区高校,学校自建校以来,始终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西南边疆与民族地区的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校训,弘扬“乐山乐水,无怨无悔”精神,践行“因林而生、因林而兴”发展路径,紧扣“红为底色、绿为特色”的思政教育体系,启智润心、铸魂育人,致力于培育边疆民族地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绿色科技人才,谱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篇章。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落实党委主体责任,积极推进创建工作。学校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以及中央、云南省委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会议精神,作为第一议题纳入校党委会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按照新时代做好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要求,明确将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列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贯彻落实中央精神,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启动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工作,结合省情与学校特色,制定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其他校领导任副组长。

  强化理论武装,上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第一课。学校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的重要思想作为学校党委及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必学内容。结合形势与政策,由学校党委书记带头给学生讲“民族团结第一课”。通过课堂教学、干部教育、主题党日、团支部活动等形式,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平台,切实提升各民族师生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的认识水平,引导各族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突出树木树人使命

  在云南,不谋千赢官网首页登录入口 就不足以谋全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西南林业大学是培养绿色人才的摇篮,办学80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各民族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全国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一所地处边疆的林业大学,学校时刻牢记肩负的特殊历史使命和责任,长期与云南、新疆、西藏等地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培养绿色科技人才,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价值取向和共同追求浸润到各民族师生心灵深处。

  发挥研究基地作用

  强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学校高度重视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由分管统战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兼任研究基地主任,分管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的校级领导兼任副主任,成员来自校党务部门及教务、学生、团委、科研等单位。研究基地挂靠文法学院,汇集学校多个学院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组建多学科交叉、多部门协同的科研创新团队,围绕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等主题,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推动形成整体、合作、协同、共融的科研共同体,打牢理论研究基础。

  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学校各二级党组织负责人、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等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依托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班会、新生入学教育、干部教育培训等,针对受众特点,面向广大师生开展宣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向基层延伸,让宣讲工作扎扎实实出效出彩。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强化“三全育人”,突出管理育人。加强民族团结示范本科班规范化管理,由分管统战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和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共同担任班主任,充分发挥示范班在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团结友爱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通过专业混编、住宿混寝等形式,积极构建各民族学生共居共学共乐的环境。

  促进文化传承与实践教学融合。学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举办民族文化节,展示云南丰富的旅游和文化资源,搭建各民族师生交往交流交融平台。组织学生到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村等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实践活动,增强文化自豪感、自信心,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加强社会实践促进步。学校大力开展“三下乡”等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民族地区,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服务群众生产生活。坚持在民族地区开展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活动,帮助各民族更好融入现代社会生活。

  创新校地联创共建平台载体

  主动作为,利用各种资源平台。西南林业大学邀请云南省纪委省监委驻省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省民宗委、省民族博物馆“家风好·政风清·民族兴——云南民族家风文化主题展”进校园,组织各族师生观展,在学习中感悟提升。学校创排的心理情景剧《一颗石榴籽儿的梦想》荣获第十届云南省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大赛三等奖。学校组织各民族优秀学生代表录制关于党史国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微视频,通过多种媒体平台发布,强化引领作用。规划建设校园民族团结广场、民族团结园等,在校园建筑、道路、景观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校园育人空间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空间有机深度融合。

  开门办学,开展合作共建。西南林业大学和昆明市盘龙区开展校地合作,签订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共建协议,打造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创建共谋的平台,进一步拓展共建互补的深度和广度,共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在西南林业大学成立盘龙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依托高校优势,围绕主线,针对相关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开展研究,突出理论研究成果的教育实践转化。在盘龙区成立西南林业大学文法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突出教育功能、宣传功能。融合校地两级专家力量,建设专家智库,深入总结重要实践经验。

  (作者系西南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成员)

下一篇4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