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 上一版3
跳菜的故乡 感恩奋进的南涧
团结一家亲 幸福富裕谷
走出具有南涧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之路
民族团结谱新曲 整族脱贫换新天
 
版面导航  
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7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族团结谱新曲 整族脱贫换新天

  和煦阳光下,南涧县碧溪乡松林村委会亦可玛库苗寨,干净整洁的石板路蜿蜒在郁郁葱葱的核桃林中。村口的民族文化广场上,村民们吹着芦笙,跳着欢快舞蹈,孩子们追逐嬉戏,一派祥和幸福的景象。

  “2017年村里通了水泥路,有老板直接来家里收购猪、牛,十分方便,家里每年靠养殖能收入10多万元。”苗族姑娘查绍丽开心地介绍着村里的新变化。

  “过去我们村交通闭塞,‘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生产生活全靠人背马驮,人畜混居,相当贫穷落后。现在新房漂亮,道路干净,广场可以跳舞,村里还多了苗俗馆。”正在广场上和姐妹们一起交流苗绣的杨文翠自豪地说。

  亦可玛库是南涧苗族聚居村寨,全村共有28户117人。南涧县通过实施“整族脱贫”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工程,累计投入资金850多万元,苗寨面貌焕然一新。

  在南涧县公郎镇落底河村,35岁的布朗族小伙官淑乾正忙着整理沃柑地。“上世纪90年代,我们家主要靠种玉米,一年收入仅有几千元。2017年得到政府创业贷款的扶持,我开始发展生猪养殖业。家里养有100多头猪,种植有10多亩沃柑。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家庭年收入有25万元左右。”讲述着现在富裕的生活,官淑乾幸福满满。“我们还成立了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发展会员20多户。未来,我们将通过电商,把土特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大家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发展、共同致富。”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南涧县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施苗族、布朗族整族脱贫工程,实现了169户314名苗族、布朗族贫困人口脱贫,2021年人均年收入达12000元以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安全稳固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提升,打造了一批有特色、产业强、环境好、民富村美人和谐的“苗族新寨”“布朗族新村”,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双融双促,践行了“绝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的庄严承诺。

  (本版文字由袁玉梅 刘银珍 罗爱华采写)

3上一篇
 
 
Baidu
map